2021年10月8日
新冠大流行,衍生新一批腦部受損患者,最新研究指,感染新冠能引致認知障礙,令醫療負擔大大增加,而且腦部問題可能無法修復。
未有新冠影響時的數據顯示,全球每3秒便有一人確診認知障礙症,本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名患者,85歲以上患病比率更高達三分一。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與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院合作,早前發現新冠病毒能感染人類神經祖細胞和腦類器官。在感染新冠病毒的神經細胞球及腦類器官中,可找到大量病毒的核衣殼蛋白和感染性病毒顆粒,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會出現神經性症狀,如頭痛、失眠、失語、精神錯亂、癲癇發作和腦病等。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研究人員根據生物樣本庫,蒐集4萬名受試者的腦核磁共振影像掃描,對其中782人做深度比對,腦影像比對發現,在新冠患者的大腦中,邊緣系統的灰質區明顯縮減,甚至出現多處異常。
認知障礙症並非正常老化,患者的腦細胞出現病變而急劇退化及死亡,導致腦功能衰退。患者的認知能力會逐漸喪失,如記憶力、語言能力、視覺空間判斷、執行能力、計算和決策等方面,以至日常生活、行為及情緒亦受影響。
令人擔心的是,這種腦損傷很可能是長期且永久的。新冠肺炎一般症狀隨身體痊癒會慢慢消失,但腦組織如果受到破壞,很可能無法重生。如嗅覺味覺喪失,很可能是大腦皮質萎縮的結果。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分析了8名新冠病歿者的大腦。患者生前都沒有精神症狀,但腦組織中卻觀察到嚴重發炎記號,而且發炎記號非常深,與柏金遜症、阿茲海默症這些「神經退化性疾病」同等嚴重。
阿茲海默症是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的類型,佔所有病例之50%至75%。此退化性疾病的成因未明,現時並未有根治方法,而患者的衰退是漸進式的。隨着腦細胞出現病變,異常物質會在體內產生,形成「斑塊」,並擾亂大腦內的訊息,破壞腦細胞之間的連接。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