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0日
一直想到訪由英國國家信託會(National Trust)管理的邱吉爾故居Chartwell House,終於等到最近局部解鎖才能如願。COVID期間,這等地方跟博物館畫廊一樣,需要謹慎控制入場人數,所以必須網上預訂時間。Chartwell花園10時開放,大宅則開11時,我訂了早上10時30分入場,以為很早,誰不知抵達停車場時,已經有種遊人絡繹不絕的感覺。從入場登記處步行往大宅正門,沿路周圍的園林景致,幾個池塘、花叢草地等,一絲不苟,修剪整齊得像植物公園一樣。
房子業權在1945年中由邱吉爾轉移至National Trust(下稱NT),背後有段古。邱吉爾雖是二次世界大戰英雄,可是在1945年6月英國大選中仍然落敗,搬離首相府,返回Chartwell老家。邱家一向經濟拮据,他喜歡在家接待政要朋友下屬,而且生活品味昂貴,不能缺少古巴雪茄和Pol Roger香檳,要繼續維持這排場,所費不菲。多年來一直靠他為雜誌報章撰寫政經和時事評論為副業,幫補家計。為了保障邱吉爾夫婦不會無家可歸,他的一群親密戰友私下籌款給NT,讓它收購Chartwell,然後NT與邱吉爾夫婦簽訂50年租約,象徵式收取幾百英鎊年租,直至他倆百年歸老。
開放參觀
1965年1月邱吉爾去世,一年後Chartwell House正式開放給市民參觀,今日它是NT旗下最受歡迎的歷史文化遺產。房子內部裝修,保留了當年其顯赫住客原有的間隔和布置,只是把有些客房打通,改裝為邱吉爾博物館和制服館。至於常常出現於有關邱吉爾的歷史文獻或回憶錄中的兩個Chartwell地方,則是書房和飯廳。三十年代,他與一眾反對與納粹黨和談的大小政客、同僚、軍事將領,在Chartwell書房開會討論,繼而往飯廳繼續商議爭論,密謀策略抗衡當時首相Neville Chamberlain的綏靖政策,所以有說當年的Chartwell書房,實質是邱吉爾的私人外交部。書房也是邱吉爾撰寫他大部分講稿演詞的地方,二次大戰前後,他不但要激勵英國人心,特別是德軍不停空炸倫敦及英國其他大城市的8個月,亦要往美國演說,說服美國國會支持盟軍加入戰事。同時邱吉爾又是個多產作家,出版作品包括生平傳記、文學、歷史、戰事、政治、回憶錄等,他甚至出版過一本小說!如果不是今次參觀Chartwell,我不知道他是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Chartwell書房不單有一張普通的書桌,還有一張讓他站着創作的高桌子,難怪研究邱吉爾的歷史學家Peter Clarke形容Chartwell為邱吉爾的文字工場。
另外,邱吉爾夫婦二人經常有書信往來,56載婚姻中的無數書信,有些出現於今日Chartwell展品中,譬如在園林小徑路上放置的展覽板,就陳列有他與妻子Clementine書信真跡,討論有關購買和翻新Chartwell的主意。
Chartwell House位於根德郡富裕的村鎮Westerham,亦是當年邱吉爾的選區。房子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十四世紀,面貌與外圍磚牆,均有都鐸建築的痕跡。十七、十八世紀,Chartwell只是一間農舍,業權數度易手,十九世紀中由一個地產拍賣行放盤出售,形容房子適合做中產家庭居所。當時由一名蘇格蘭商人政客兼大地主購入,之後大興土木,並把蘇格蘭貴族喜歡的「階梯式山牆」帶到Chartwell。
邱吉爾第一次看到Chartwell,房子狀況相當破落,然後他多次帶妻子往訪,意圖說服Clementine買屋。野史傳聞,Clementine本來屬意買區內另一幢較大、較新淨的物業,但是邱吉爾看中Chartwell房子正門外,一大片山丘高低起伏,根德郡的綠野The Weald(古代英文,木林的意思)盡入眼簾,一見鍾情,非買不可。
撰文 : 劉群章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瑪嘉烈醫院荔景大樓擴建計劃 全方位提升病人體驗 |
上一篇: | 歌詞將回憶喚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