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5日
德國人愛自封為「古典音樂的麥加」。原因之一是,德國產生不少一流音樂家。由1750年算起至1900年,有巴哈、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孟德爾頌、布拉姆斯等等,歌劇亦有梅耶貝爾、奧芬巴哈、華格納等等。
德國受資助的職業樂團達130多個,共有逾萬會員,包括世界知名的柏林愛樂、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萊比錫格萬豪斯管弦樂團等等,室樂有不萊梅德意志室內愛樂樂團、科隆協奏團等等。歌劇團80多個,歌劇院560多間。2018年演出逾6800場,美國僅1600多場,俄羅斯1500多場。往德國一二線城市旅行,必可欣賞到一場歌劇。每年舉辦的音樂節多達500個,幾乎天天都有城市舉辦音樂節!
古典音樂如此盛行,皆因德國人嗜好聽演奏和看歌劇。根據德國音樂議會的調查,德國8300萬人口中,33%愛好古典音樂。若加上愛聽流行音樂的年輕一輩,恐怕超過一半人口是樂迷。美國只有10%至17%人口是古典音樂迷。英國亦只得15%。香港有多少?你話呢?
德國不單多知音人,且多音樂人。全國有逾1000間音樂學院,150萬兒童少年學習音樂。每六個家庭便有一個,其成員自小學習樂器或參加歌唱團,全國音樂人逾1400萬。一般德國人的音樂修養之高,除俄羅斯及日本人外,非其他國家的人民可以媲美!
2019年,德國全年花在資助文化產業達100億歐羅左右,其中聯邦政府佔15%,50%來自地方政府,其餘35%來自私人及歐盟的贊助。其中音樂得到30億的贊助,羨煞旁人!
中國人相信:音樂可以陶冶德性,提升個人品格。《禮記.樂記》有云:「明乎商之音者,臨事而屢斷……勇也。明乎齊之音者,見利而讓……義也。」若然,何以自小受到好音樂薰陶的德國人,竟會為希特拉和納粹所惑呢?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