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4月12日

張綺霞 訪談錄

攝影迷出錢出力捕捉香港野性美

香港生物種類多樣,但對此有深入了解的人很少。Robert Ferguson從31年前來港開始,就被此地自然的美所感動,尤其各種野生動物,在公餘時間不時拍照記錄。3年前退休後,他決定全力發展興趣,重金買下專業長鏡,超高清拍攝本地生物的各種神態,並成立專頁「香港野」將牠們介紹給公眾,讓人驚訝,原來在不為人注意的角落,也有許多漂亮生物存在。

疫情下,許多人行山,卻帶來垃圾污染、破壞環境等問題。Robert感嘆,數十年前到山野遊走,幾乎一個人也沒有,「我心想,如果有多些人看到這裏有多美就好了。現在我只想沒有那麼多人去就好了。(笑)雖然我希望多些人認識自然,但大家需要學習更多。」

本地的動植物研究多年來都靠許多業餘博物學家去支撐,才有今天的成果,最近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與香港科學館以此為題,合辦「牠它他的生態半部曲」展覽(即日至4月14日,香港科學館),Robert也在其中之列。他挑了最愛的一張照片展出。那是一隻極細小的叉尾太陽鳥,身長只有6厘米,拍得非常清晰。「這是第一張我感覺自己終於掌握專業攝影技術的照片,是我的里程碑。」雖然牠身軀細小,卻是香港的常見雀鳥,「很多人都只知道麻雀、斑鳩,但只要你去了解多點,細心在四周觀察,一定能找到牠。尤其是牠的叫聲很獨特頻密。」

退休開始實現夢想

年輕時,Robert的夢想是做攝影家,畢業後曾做過攝影記者,後來自覺未能成為頂尖藝術家,於是轉投媒體管理銷售部門,曾任職路透社、《經濟學人》等,更晉升至集團的董事總經理,攝影只當成興趣。「工作上,我總是跟人談金錢數字,雖然仍熱愛攝影,但拍攝野生動物要花很長時間,有全職工作很難做到。」

他在八十年代於英國和任職醫生的妻子認識,其後她在香港找到工作,先移居香港,他來港旅遊後感覺不錯,於是在1991年住下來,兩年後結婚。來港之初,因為妻子喜歡戶外活動,他們已經常行山,行的不是政府規劃的山徑,而是隨便在地圖上挑一條溪澗,攀登而上,刺激非常。在過程中,他也拍攝四周的野生動物,累積了一些照片,一直都想有系統地留下所有本地野生動物的身影。

3年前退休後,Robert終於將夢想變成現實,將全部時間投放在本地野生動物攝影上。為拍得一張滿意的照片,有時要花3個月或更久,「要學習最好的光線和時間、動物的習性,是留鳥還是候鳥,如果是候鳥什麼時候會來,就算一隻鳥特別喜愛某種花,也要研究牠什麼時候出來覓食,不是某天你碰到一隻鳥就拍下了,不能靠偶然,拍照片不用一秒,背後卻是漫長的過程。」

三度遇上罕見豹貓

掌握了相關知識,照片也成功了大半,接下來是等命運女神的眷顧。在眾多本地生物中,最難拍攝的是野生豹貓。「去年10月,我從英國回港,剛完成隔離就跑到樹林中,很幸運拍到了一隻。」當時他看到豹貓後立刻架設相機,但牠早就跑掉了,他仍不放棄,擺好所有東西後,豹貓居然回到原位看他,他馬上按下快門,為此興奮不已。

他的妻子隨後一個禮拜完成隔離,嚷着也要去看。他對她說:「你瘋了,我拍10年才看到一隻,怎會有第二遍?」但兩人還是決定去碰運氣,「我們全程非常安靜,用電筒照射四周,居然在樹上發現了第二隻,又拍到了。」說到這裏,他欣喜異常。「通常豹貓很害羞,你一看到牠,馬上就跑了。牠們總是在夜晚出沒,不像蛇或青蛙,可以用光讓牠們停止移動,靠近拍攝。拍攝很難,卻很刺激。」上星期,他找到人生中第三隻豹貓。「拍豹貓除了技術,也要非常幸運。」

豹貓是他最喜歡的本地動物,「就像一隻小豹,非常野性。」數年前曾有人說在樹林中發現老虎,很是恐慌,他笑言其實很可能只是豹貓,「牠們體型很小,就如小貓一樣,不需要怕。」而另一種他最喜歡的本地動物是緬甸蟒蛇。「牠的體型可以非常巨大,在香港找到最大的長達4米。」他曾在邊境一帶找到牠們的巢穴,「有很多在水中暢泳、覓食,又胖又大,讓人很興奮。」

對着這些龐大動物,他從未感到恐懼,「牠不會攻擊我,從不會嘗試吃我、咬我,看到人只會想逃跑,當然如果你靠近,牠會憤怒,發出嘶嘶聲,走開就好了。」

他感嘆,雖然香港有不少蛇,但人們對牠們的認識很少,才會感到恐懼。「當然也有些蛇要小心,如青竹蛇,每年被蛇咬傷的有二三十個個案,幾乎都跟牠有關,牠的顏色和樹枝相近,而且一動不動,有時經過籬笆或叢林、帶狗散步或打理花園時沒有察覺到牠,不小心靠太近,牠就會飛快地咬你一口。」

他也試過拍攝時打擾了蛇而被咬,但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熱愛蛇類的他曾跟本地業餘蛇專家William Sargent、Adam Francis合作,創辦網站「Hong Kong Snake ID」,又跟Adam出版本地蛇圖錄,希望打破大眾對蛇的誤解,為此他們花了兩年拍攝。「我們都不是為錢而是為興趣,才做得成,這也是為何沒有相關平台的原因,有誰能不問金錢而做呢?香港生活這麼貴。」

 

 

 

已拍700種生物

Robert從小喜愛動物,由於對有毛動物敏感,一直很想養狗和貓都無法如願。「唯一可以養的是爬行動物,於是我養了一隻烏龜和一條蛇,覺得牠們很有趣。牠們就好像陸地上生活的魚,色彩繽紛、很美麗、充滿誘惑力,也許有點危險,卻讓人着迷。」

來港後,他驚嘆本地野生動物品種多樣,「當你知道牠們的習性,其實到處都能發現其蹤影。」因此很想把每種都拍下,這個工程甚龐大,全港單是飛蛾已有3000種,蝴蝶有200多種,鳥有400多種,蜘蛛則有一萬多種,他統計過,自己大概拍了700種生物,都是常見品種,「我拍的只是很少的部分。」

他也在臉書創辦專頁「香港野」,每天上載照片撰寫生動的文章,讓人認識相關生物,累積了不少粉絲。其後他又將相片結集成小攝影書,總算有了一點點收入,更難得是讀者中很多小朋友。「很多人私訊我,有些小讀者拿着我的書拍照。讓我很感動。」

本地拍攝野生動物的人不少,但有系統紀錄的人不多,像他大花金錢購設昂貴裝備、不計時間拍攝的,更是罕有。他笑言,靠這些作品賺錢幾乎不可能,「走出去看看,拿着最好攝影設備的,通常都是牙醫、醫生、律師、基金經理,那些靠攝影維生的攝影師,都買不起最好的設備。人們願意光顧寵物、婚紗、風景攝影,卻沒多少願意買本地的野生動物照片。」

訪問當天,他帶來平時常用的裝備,單是超望遠鏡頭,就要約10萬元,「是我的車子價錢的兩倍」。機身則要數萬元,其他配件都是5000到7000元不等。

有了最好的設備,還要花時間掌握操作技巧,令拍出來的照片比肉眼看到的更漂亮。他記得舉辦第一次展覽時,觀眾都驚嘆,原來香港野生動物如此美麗。「希望透過我的攝影技術,讓更多人以前所未有的角度,欣賞本地生物。」

妻子也很支持他發展興趣,經常陪伴,然而拍攝計劃開始不久,他就在一次滑雪意外受傷,復元後平衡力變差,不能再應付崎嶇山徑。但他認為,這對攝影影響不大,雖然有時看到動物跑到難走的地方,只能飲恨說再見,但他多了時間在一個地點觀察,發現更多以往看不到的風景。而不少生物,都棲息在容易到達的地方,甚至是市區公園中,只是人們察覺不到。「反而坐下來寫書是最難的,我總是想往外跑,哈!」

 

 

Robert Ferguson 小檔案

出生地點:瑞士

職銜:「香港野」創辦人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兩子女

曾獲獎項:2020年度Nature TTL攝影師大賽Peoplés Choice Award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