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5日
人類從猿人進化,前腦活躍發達,這裏的溫度也會提升。因此,這位置的毛髮保溫功能便喪失。
這是雄性脫髮的進化觀點。能這樣想,對脫髮人士,感覺治癒。
光頭佬、M字頭、地方包圍中央(把頭髮撥向地中海遮蓋光禿頭皮),這些都是社會用來形容雄性脫髮的字眼。脫髮問題影響自信,給人感覺蒼老、固執和負面,不幸有此情況的人,心理及社交困擾非常大。
基因主導
雄性脫髮,或脂溢性脫髮,又或遺傳性脫髮,是最常見的男士脫髮類別。由於這種脫髮有一定模式,每個患者的脫髮徵狀差異不大,在年輕血氣方剛時出現,堪稱男人最痛;同類機制也會影響女性。
雄性脫髮大致可分為7個階段。髮線先會向後移,漸漸形成一個明顯深壑的M字額頂髮線;然後頭頂部位的頭髮開始變幼及變疏,形成一個俗稱地中海的空洞;最後頭髮進一步幼小脫落,只剩下後枕及耳邊的頭髮而已。
亞洲人平均約一成半人患有此病,隨年紀每10年便有明顯遞增,70歲時約有近半人士出現這情況;歐裔人士則40歲或之後逾半數患病。
雄性脫髮是基因主導的疾病,與遺傳有很大關係,研究發現,病人對男性荷爾蒙的反應特異,受雄激素受體、二氫睾固酮、生長調節素C(IGF-1)的遺傳影響,這些基因群組有不同的組合模式,令病情出現各種變異。
亞洲人士六至八成有家族史,男性家屬更明顯,而且與嚴重程度有關。環境因素如吸煙數量及濃度是獨立誘病機制。
40歲前早發性禿頭或提早有白髮的男士,有心血管病的風險較沒有禿頭的男士高五倍。另一研究更發現無論男性或女性雄激素性脫髮患者,因糖尿病和心臟病死亡的風險分別高二至三倍。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