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3月22日

馬揮 人云我云

香港電影已死?

近日不少人討論「香港電影是否已死」。雙方的論述往往混淆了焦點。電影既是產業,也是「藝術形式」,一如詩詞、小說等等。說「香港電影已死」的,其意是指電影作為產業已光輝不再,逐漸凋零。市場萎縮,資金短缺,人才青黃不接,老的太老,新的太新。

商業電影是普及的娛樂,最紅極一時的類型片也不耐看。電影產業要保持興旺,必須不斷推陳出新。電影是綜合藝術,要編、導、演、攝影、配樂、剪接等相得益彰,才能生產一部賣座片。興旺時,人才輩出,互相激盪,創意如井噴,可惜難以持久,電影人不江郎才盡,觀眾也看厭。是以電影產業難有超過20年的興旺。不單香港如此,日本、法國以及內地亦如是。

回顧五十至六十年代末,港產片每年產量數百部,戲院經常爆滿,皆因來自上海的電影人拍國語片經驗豐富,人才濟濟。黑白粵語片亦然。但不到20年,港產片已開到荼蘼花事了。六十年代中,港產片的不景氣甚於今天,幾至停產。幸好電視適時收容了不少電影人,且培養出戰後嬰兒潮一代接棒。由1971年李小龍回港拍片開始,港產片創出新風格、新類型,適逢香港經濟騰飛,市民消費力大增,又開拓了台灣、南韓乃至內地等境外市場,電影產業才有七十至千禧年代的輝煌。

踏入二十一世紀,本應是香港第三代電影人接棒的時候,偏偏互聯網興起,電影已失去昔日霸主地位。就是荷里活,只有億億聲投資的「大片」才有機會賺錢,香港焉能相比?畢竟此蕞爾小島只有七八百萬人口,電影市場的體積,跟每年生產數十部電影的瑞典、丹麥、比利時等小國相若。香港電影業縮龍成寸,只是回復「正常」。昔日光輝才是「異常」,「異常」難持久,說香港電影已死,不過是嘩眾之言矣!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