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7日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沒完沒了,但第四波明顯有減弱跡象,新增確診數字回落至單位數或20以內的雙位數,政府亦放寬了堂食,同時重開戲院,令大家可以再次得到大銀幕、靚音效的觀影經驗,院商亦重新部署,把積壓下來的電影排檔上畫,卡記最期待的是韓國科幻片《複製人徐福》。不過,這套戲在港的上映日期一改再改,原本是去年聖誕檔,後改為農曆新年賀歲片,現在不知會否排到復活檔。
《複製人徐福》吸引之處當然是有兩位男神孔劉和朴寶劍主演,而情節相信也會非常緊湊,故事講前特工孔劉要保護擁有神秘力量的複製人朴寶劍,兩人經歷很多凶險,片中有連場車戰、槍戰、埋身肉搏,可以想像不會有冷場,只是不知今次韓國的導演和編劇又會帶來多大驚喜。
下一輪新片的公映日期有待電影公司公布,但是4月1至12日舉行的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部分片單已敲定,大家可早日挑選影片入場觀看。
由中國默片至香港新浪潮電影,過去百年,華語導演一代接一代為電影發展注入新氣象,在影史上留下重要印記。本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以精選10部華語修復經典,回顧中港名導劃時代的創新突破。
不同年代導演
其中包括兩部超過半世紀的經典,吳永剛初露鋒芒的經典作《神女》(1934),以現實主義之姿,登上中國無聲電影的高峰。阮玲玉擁懷流鶯魅惑與母性光輝,一代女神的光環永垂不滅。修復由拿督黃紀達基金會支持,並重新配樂,把上海民樂與交響樂結合在一起。而著名編導桑弧拍出的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1956),由夏衍操刀改編魯迅同名小說,以封建社會下飽受壓迫的悲劇人物借題寄寓,折射新中國的意識形態更堪玩味,此為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修復項目。
捕捉移民心態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徐克與方育平同以新銳手法開拓香港電影新浪潮先河。但兩人風格迥異,徐克的《蝶變》(1979)反轉傳統類型,將懸疑偵探混入江湖爭逐的腥風血雨,自創武俠電影新門派。方育平的《半邊人》(1983)則以半紀實、半戲劇形式直拍生活,探索低下階層困於現實與理想間的掙扎,為新浪潮刻下獨特標記,亦為他再度帶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殊榮。
善於捕捉移民心態的羅卓瑤,在九七前夕交出《浮生》(1996),獲澳洲政府出資拍攝及修復,細膩刻畫文化落差與異鄉悲調,與香港當下微妙對照。前年憑《繼園臺七號》名揚威尼斯的楊凡,其唯美風格在《遊園驚夢》(2001)早已光芒四射,在王祖賢、宮澤理惠及吳彥祖的傾情演出下,海派華麗與頹靡令人目眩神迷。
今屆焦點影人關錦鵬的4部作品,包括《地下情》(1986)、《胭脂扣》(1987)、《阮玲玉》(導演版)(1992)及《藍宇》(2001),也將以全新修復版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作世界首映,他以「女性電影」廣受稱譽,從影至今40多年,以細膩的情感觸覺呈現立體女性形象,更以人文角度觀照城市和時代,為香港電影以至社會變遷刻下重要印記。他還會出席4月5日舉行的香港名家講座,分享他的光影之路。
圖片提供:香港國際電影節
撰文:卡夫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入行11年做盡茄喱啡 方紹聰樂天個性「行」出新路 |
上一篇: | 法國最後決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