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2月5日

占飛 忽然文化

人性無善惡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德國古典哲學奠基者。他的思想體系,受當時宗教改革下的虔敬主義和路德宗教會傳統的潛移默化,對現代了解人的本性影響深遠。

他對人性的看法是「人性無善惡」。康德強調,人在道德上之善惡取決於意志(free will)的選擇,他曾說:「道德法則決定意志,符合法則的行為本身即是善的。」反之,若選擇不符合法則的行為則為惡。

康德認為,人類有趨善或趨惡兩種傾向,善是由學習而獲得的,惡是由個人自己所招致的,人人皆有趨惡的傾向。後天的環境可以使人變善或變惡,教育的功能乃在引導人性朝着善的方向發展。人性既無善惡之分,習於善則善,習於惡則惡,後天薰陶影響很大。

康德也將意志與意念作了區別。意志是純粹的,而意念則與經驗混雜,直接指涉行為。意志為立法者,而意念則為執法者。

康德又認為一切善的事件皆源於「善的意志」。也就是說,當我們考據一種行為是否屬於善時,我們必先考究它的動機(意志)是否屬善,若動機不良,則其行為不可稱為善。

善的意志可以視作善的動機。一種行為所以屬善,是因為其動機為善,也是因為善的意志才能使行為成為善的行為。對行為善惡的判斷,是內在動機而非外在的行為結果。他曾經說:「一個善意之為善,非因其所生之結果,非因其能達到預想之目的,只因其為善之意向。」

康德認為道德行為必須出自義務(duty),才有道德的價值。出自義務的道德行為,不受任何愛好或利己心驅使,純粹是出自義務自身;排除個人之喜好,出自義務的道德行為是出自善意本身,自善意出發的道德律,才具有絕對的善。如果是為了獲得快樂或幸福而行動,則是有所為而為,不能稱之為善。

撰文 : 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