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2日

香睿剛 笑看東瀛

做好事與做多餘事

本年4月,日本四國香川縣議會通過條例,規定家長有義務在平日規管未滿18歲子女每天玩手機/電視遊戲及瀏覽網頁的時間在60分鐘以下,周末則不超過90分鐘,雖然違例者不會受到懲罰,但贊成條例者則希望透過社會壓力,令家長自律。有關條例通過之初,日本各大傳媒均以正面態度報道有關消息,即使部分批評香川縣縣議會討論過程不夠周全,如沒有充分諮詢等,但結論都是希望有關條例能幫助家長控制兒童過分依賴網絡遊戲導致荒廢學業云云。

主流傳媒透過互相和應,製造輿論,在今天社會已經不算是新聞:去年,美國社會爆發一連串「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社會運動,自由派傳媒清一色以正面報道所有示威活動及破壞,以為可以為美國帶來翻天覆地的大轉變,但自由派與保守派於早前舉行的美國總統及國會選舉中,卻是出乎意料的勢均力敵,反映傳媒「眾志成城」的報道方針,並不一定能反映社會現實。

遭受法律挑戰

同樣地,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推動全民免費教育,當中包括幼稚園及大學等,亦獲當時左中右傳媒大肆讚賞,但之後新冠肺炎忽然殺到,政府財政對受影響行業支援不足而飽受批評之時,卻沒有幾人記得,錢原來已經花了在不知目標為何的「全民免費教育」政策之上!

香川縣新條例在萬人祝福下成立,結果不到數月,就遭到當地人法律挑戰:6月份,有一名高中生發動眾籌以提出訴訟,在短短兩個月就超額完成,並迅速在本周舉行聆訊。這名高中生提出的疑問很簡單,也很基本:打機及上網是遊樂的一種,日本憲法有賦予人民追求快樂的權利,那麼區區一個縣議會憑什麼侵犯個人自由,連家庭生活也要插手管理?

少年提出的主張很合理,也命中了贊成者們的邏輯盲點:日本社會普遍認為上網及打機中毒是不好的事, 但這些都是個人自由,國家權力憑什麼插手?少年不怕群眾壓力自己以真名站出來,也沒有受到旁觀者指摘他「不讀空氣」(日語「不識做」之意)或「別有用心」,反映反對條例者眾;為政者和傳媒以為自己在做好事,其實是做社會眼中多餘的事;所謂「堅離地」,就是如此。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時,流亡英國的奧地利經濟學家海耶克(Friedrich A. Hayek)在其著作《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裏,就曾批評納粹德國這樣要管,那樣要管,想出一個怪物詞語「Freizeitgestaltung」,意思是「如何有效地監管及使用一個人的自由時間」。一個人上網及打機也要受公權力監管,還算是自由時間麼?2020年發生的怪事,實在太多了。

 

(編者按:香睿剛最新著作《笑看東瀛2》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