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19日

占飛 忽然文化

心靈焦灼

《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的作者、奧地利小說家史提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939年寫的小說,中譯本名《焦灼之心》,英譯本名Beware of Pity,較貼合小說的主題。故事講男主角是個軍人,認識了一名癱瘓的女子,由同情、憐憫而生愛。為了說服她接受治療,他跟她訂婚,並答應在康復後娶她為妻。可是,當訂婚的消息公開後,男主角惟恐受軍中同儕揶揄和嘲笑,竟像聖彼得3次不認耶穌般否認這頭婚事。未婚妻得知,心灰意冷,自殺。

全球化極度脆弱

茨威格藉此故事分析同情。他認為同情可分兩種。第一種只是心靈的焦灼(ungeduld,英譯impatience):看到別人的不幸,盡快脫身,以免感到難堪,這種同情不是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而是免得觸動自己的心靈。第二種同情是真正的同情。真正的同情是積極的,下定決心要跟受苦者共渡折磨苦難,身勞力竭也不休。《焦灼之心》男主角的同情、憐憫顯然是第一種,而不是第二種,故而不肯公開承認自己的未婚妻是癱瘓的女子。她自殺,因為她深深地愛他,以為他願意跟自己共渡苦難,一旦發現他的同情不是真正的同情,便覺得生無可戀。

茨威格如此高規格界定真正的同情,世間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可是,沒有真正的同情,人類怎能建設《禮記》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世界呢?沒有真正的同情,如何真正做到「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夢想」而不是空喊口號呢?

在全球化時代,雖然現代人愈來愈開放,交往愈來愈頻繁,但世界依然以國家為界域。這兩年的國際政治動盪已彰顯了全球化極之脆弱,隨時可以「去全球化」。一旦國與國敵對起來,人與人之間隨之分敵我,同情心隨之跟政治立場成正比,政治立場距離愈遠,同情心愈淡薄,那「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實現?

撰文: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