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日
疫情到了第三波尾聲,學生終於回到學校上課,雖然仍未知何時才可除下口罩,但生活總算局部回到正軌。拍賣活動也全面恢復,好像6月時取消了春拍的中國嘉德(香港),會由10月5日至10日在會展舉行秋季拍賣會預展及實體拍賣會,公開競投的中國書畫、當代藝術品、瓷器工藝品及古典家具等各式拍品近1300件。
在各場拍賣之中,卡夫卡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及「璧光盈袖──居易書屋珍藏玉器」兩個專場最感興趣,大概因為今次是把春拍與秋拍合併的關係,亮點特別多,其中「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分更策劃成兩個專題「時代的臉龐」及「閃亮的星」。
時代臉龐
當中的「時代的臉龐」專題,循藝術史脈絡聚焦二十世紀東西方現當代33位藝術家對於「人物」主題的詮釋,從巴黎蒙帕拿斯黃金年代引領風潮的人物藤田嗣治的《抱人偶的女孩》及潘玉良的《蓄鬍裸男》開始,之後隨着「廣東三傑」對藝術革新的信仰,帶來林風眠富含人道精神的《基督受難》、丁衍庸霸氣的《楚霸王》、關良深具時代意義的大尺幅《煉鋼場》。
除此之外,還有朱沅芷描繪畢生之愛詩人羅絲公主的稀有肖像、前衞藝術家草間彌生宛如自畫像的《大海的眼睛》、超現實主義大師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投注對父親之緬懷及追憶的《義大利廣場的加富爾像》,以及安迪華荷(Andy Warhol)最具傳奇色彩的《淑女與紳士》、英國知名雕塑家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存在主義之軀《把握IV》等等,藉着跟隨作品回望歷史的過程中,展現時代美學蜿蜒的流變。
特別要留意的是草間彌生的油畫《大海的眼睛》, 這是她第一次將「眼睛」作為主角,以超現實的視角將它置於具象的自然中,用鮮明的色彩、宏大的布局譜出一首波瀾壯闊的個人史詩。作品結合了她突出的創作元素:無限網、波點、具象帶有個人意義的符號,言說她在彼時面對保守日本畫壇的挑戰及堅毅向前的決心。
「閃亮的星」主題則推薦了9位當代藝術之星,如趙趙、鄭路、梁任宏等人的重要代表作。
歷代玉器
另一專場「璧光盈袖——居易書屋珍藏玉器」,包括179件古玉,皆為台灣「居易書屋」過去40餘年的收藏,涵蓋高古、中古至明清全線。
中國的玉文化約有一萬年歷史,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最古老的文化。中國人尊玉、愛玉由來已久,玉的品質優雅溫潤,經由藝匠設計雕琢,不但在外型方面多彩多姿,在內涵方面也呈現了獨特的風格。
明清以來,玉雕作品以觀賞和裝飾性器為主流,特別重視玉器的造型設計與鏤刻、巧作等工藝,明代雕刻工藝飛躍進步,玉料受到理學思想的審美觀影響,極重視材質的淨潔無瑕,尤其喜歡純淨的白玉。白玉以外,當時的玉雕普遍使用青白玉、黃玉等,今次的拍品《青白玉沁色鴻運當頭臥馬》正好反映明朝樂用青白玉的特色。
及至清代,玉雕技藝更精進,因平定回部,玉料來源不絕。政府造辦處設玉作部門,專門管理玉雕相關工藝,且因乾隆皇帝愛玉成癡,大臣投其所好,各種奇巧之作頻出,促進玉工技藝進一步提升。清朝製作的《青玉釋迦摩尼坐像》,運用各種技法如淺浮雕、深雕、多層雕刻、圓雕等,巧奪天工,是清朝高超玉雕工藝的佐證。
圖片提供:中國嘉德(香港)
撰文:卡夫卡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