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4日
疫情關係,父母和孩子在家相對的時間多了,正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時機,父母不妨把握機會和子女親子共讀。父母如能利用一些小技巧,把平面的故事演繹成生動的演出,更可激發小朋友的閱讀興趣。為此,康文署公共圖書館將舉行網上工作坊,教導家長講故事技巧。
康文署香港公共圖書館的「共享.喜閱新時代──喜閱密碼@LIBRARY」第二浪閱讀推廣活動之中,其中「喜閱親子Voice & Move工作坊」,以網上短片形式教導家長和小朋友透過聲音及身體語言的小技巧,把單向平面的講故事演繹成生動立體的親子互動開放空間,藉此提升小朋友的閱讀興趣。
角色扮演
工作坊導師包括資深女配音員譚淑英,她曾聲演七十年代《小露寶》的小賓女、《機靈小和尚》的一休母親、《蠟筆小新》的小新母親和《新寵物小精靈》的武藏,以及「有骨戲」戲團戲劇導師莫家欣和曾浩嵐。她們除了向家長和小朋友分享喜閱親子小貼士,並與童星黃芷晴進行互動劇場表演,和大家齊齊拆解喜閱的秘密。
短片教導家長如何在說故事時加添廣播劇和戲劇元素,如語氣聲調、肢體動作和小道具運用等,令故事加倍生動,同時引導孩子透過角色扮演代入故事情景,運用聲音和身體表達自我,從而培養閱讀興趣。工作坊分為「吸引注意」、「情感演繹」、「角色演繹」、「身體語言」和「喜閱親子Voice & Move劇場」五大單元,深入淺出講解說故事時,如何運用聲音的大小、高低和聲調來持續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喜、怒、哀、驚」4種基本情感演繹方式、如何以聲音及面部表情演繹不同人物角色,以及如何利用身體語言表達故事內容。每集短片均推介《中文文學創作獎兒童圖畫故事組獲獎作品集》的精選得獎故事,包括《送給弟弟的第一份禮物》、《我喜歡你》、《奇妙的旅程》和《誰最勇敢》,以此作實例示範。
導師又向參與「故事大使訓練計劃」的故事大使、家長和小朋友,分享個人經驗和親子共讀小貼士:聲音及眼神接觸、強化情感演繹、有趣及獨特角色表演,以及運用身體語言維繫與觀眾的互動交流,讓大家把理論輕鬆應用到日常講故事當中。
一連5集的網上短片將於9月19日(本周六)起,於公共圖書館YouTube頻道(www.youtube.com/user/hkplgovhkchannel)和「喜閱˙飛越」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readingisjoyful)發布。
圖片提供:康文署香港公共圖書館
喜閱親子Voice & Move工作坊
9月19日 如何吸引小朋友注意?
9月24日 如何在說故事演繹不同情感?
10月1日 如何在說故事演繹不同的角色?
10月8日 如何用身體語言說故事?
10月15日 互動劇場
撰文:卡夫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再次開刀修復 癌症手術後尿失禁 補救有法 |
上一篇: | 嫦娥與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