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8月7日

占飛 忽然文化

認錯有幾難?

疫情變幻,不少市民對朝令夕改的措施無所適從。禁堂食,打工仔放飯湧到餐廳買外賣,然後蹲在路旁捧着飯盒進食。同一日,日曬,又有雨淋。

離地政策令民怨四起,當局急急補鑊。但強調不是認錯,只是「彈性處理」、「張弛有度」。

Sorry都冇句。很多人都問同一個問題:認句錯,有幾難?

困擾中、日、韓人民超過半世紀的一件事是,當年侵略和戰爭的傷口長年未癒,慰安婦問題一直是政府及人民一個禁忌(taboo),被侵略傷害的一方多年來都得不到應得的認錯和道歉。

日前在韓國植物公園的一名代表慰安婦的少女銅像前,加放了一個跪地的男子道歉像,引起爭議,被指影射「死不認錯」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方高調回應,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設立這個道歉銅像,嚴重違反國際禮儀,對「日本與韓國的關係產生決定性衝擊」。

道歉,是不是很難?

道歉認錯,始於態度,發自內心的反省和站在對方角度思考的同理心。開口認錯,是對今是而昨非;尊嚴擱下,源自對昨非的深刻內疚,因而掀起的補償慾望,由此而促成道歉的動力。這裏需要一種懇切的誠意,以真摯的認錯,才能讓道歉打入怨恨冰封的心。

不情不願勉強道歉

香港人愛耍嘴皮,「對不起」難於啟齒,大概是面子太大,於是有人會用語調或助語詞去表達這種情況。在理要認錯,但內心仍是倔強,也沒有悔意,「對唔住囉」、「Sor X ry」、「對唔住都講咗,仲想點?」等等,不但沒有認錯的心意,而且隨時是罵戰和怨恨的開始,比日本人動輒說sumimasen(對不起)或鞠躬更虛偽更猙獰。英語有關字眼有sorry,也有excuse me。前者是真的有錯失情況,excuse me則是在沒錯誤或冒犯下、 有所麻煩時說,意思要分得很清楚,不然可能是溝通災難。但運用得宜,隨時也是言語上的利劍。一句說話用excuse me結尾,效果有如「講完」封咪。同樣,香港人口中的「唔好意思」、「唔該」、「借歪」,不同聲調、不同音量,都有不同的情緒表達,與字面的道歉、認錯或客氣禮儀完全無關。

即使語言如此奧秘,東西方的道歉文化就是不相同。二戰後德國對納粹迫害猶太人歷史的歉意,相對真誠和徹底;反觀鐵蹄踏遍亞洲的日本,一切的反思和道歉「唔湯唔水」,比擠牙膏更難。

《聖經》不乏「認錯指引」

關於中華民族的認錯,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有一番見解。死不認錯,死要面子,是中華民族一蹶不振、歷代誤國誤民措施一意孤行的最大因由。

不認錯是全人類的通病,正如人類喜歡議人之短,而不肯面對自己過失。因此,柏楊認為民主選舉和言論自由,是保障錯誤會造成的過失。

柏楊的東西認錯文化分析,與孔子對大禹「聞過則喜」、「聖人之過,如日月經天」有點雷同。但在儒家的傳統文化中,領導者無不以聖人自居,以此倫理定位,位愈高者,尊嚴愈大,面子愈難放下。

在這種道德審視下,犯錯「刑不上大夫」,要了斷自己來,士可殺不可辱。對於犯錯,只有兩條出路,一是路人皆見,羞辱現人眼前;二是自行了斷,認錯?欠奉。

相比之下,受基督文化影響的西方,《聖經》便有很多「認錯指引」。在懺悔的過程中,包括了犯錯所有要經歷煎熬的心路歷程。大衞王、浪子回頭金不換及耶穌叫人拾石子扔向犯錯女人的故事,都反映一個事實:每個人的人生充滿犯罪機會,既然如此,犯錯後的處理和彌補,比犯錯本身更重要更珍貴。

如何處理犯錯所帶來的破壞?必須由認錯開始。真誠、徹底、及時及誠懇盡力解決導致的問題,都是認錯重要條件。在這一個過程中,信仰及高高在上的上帝或《聖經》內容成了懺悔法門。

相比之下,中國傳統的認錯,可能只是炫耀自己另一種美德的機會──嚴以律己、稱孤道寡──名為認錯,實為表功;名為自責,實為標榜。

中國人認輸不認錯

以此理解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國家如日本、韓國等地,不難明白,在認錯文化中存在一個根深柢固的盲點,令道歉認錯難以順產,困難重重。以致一旦官員政要的錯誤東窗事發,要不用謊言遮掩,要不一意孤行將錯就錯,要不用鐵腕手段滅聲。當鐵證如山,或者閃爍言詞也無法洗脫的時候,往往一死了之。

難怪有人說,中國人是寧願認輸,也不肯認錯的民族。

關於認錯,另一難關是有人膽敢越級跨界別挑機,指出錯處。唐代有一位敢於直言進諫的魏徵,中國歷史上大概只有他最成功挑戰皇帝。但後世歌頌魏徵,最後歸功的其實是唐太宗的寬宏受諫。

眼下所見,古今進諫者下場多悲慘,忠言逆耳是不變真理,進諫者只能自求多福。

香港早在2017年通過道歉法例,《道歉條例》(Apology Ordinance)是亞洲區最早的同類法例。道歉有可能防止爭議升級,有助達成友善和解,制訂道歉法例的目的,就是消除窒礙道歉的障礙。

撰文 : 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