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8月4日

馮康醫生 醫策縱橫

公私營協作

在團結香港基金7月17日舉辦的醫療融資圓桌會議上,楊永強教授提出有關醫療融資公私營協作的一個重要訊息:政府利用公帑購買私營醫療服務,必須採取主動的策略性採購模式,針對醫療體制的短板,以促進健康為目標,改善醫療體制整體的成效及表現。

政府目前在醫療服務方面推出的公私營協作方案,大抵分兩大類。第一是政府直接透過長者醫療券資助長者購買私營醫療服務;第二是透過醫院管理局就公立醫院嚴重短缺的服務,向私家醫生或醫院購買。醫管局透過採購的模式,大大縮短了白內障手術、血液透析、放射診斷、普通科門診等服務的輪候時間。

在長者醫療券方面,楊教授的研究指出方案在執行上的許多問題。最主要是政府為長者醫療券投入的資源接近30億,差不多等於醫管局投放在所有普通科門診的資源,但未能減低普通科門診的負擔,成效成疑。楊教授認為我們目前有很多公私營協作的服務,都是修修補補,尤其對隨着人口老化不斷增長的慢性病防治,顯得缺乏目標及乏力。

醫管局現時採購服務的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問題,令可持續性存疑。

首先,前線同事對大規模外判醫療服務,減少他們接受專科培訓需要的病人及個案種類,有很大的顧慮。其次,醫管局外判白內障手術的經驗,是私家眼科醫生的病人量多了,造成更多的公立醫院眼科醫生流失,得不償失!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醫管局的恒常服務,促使醫管局以較大的步伐外判服務,始終目前的採購模式未能針對體制上結構性的問題,很難持久。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公私營協作模式成效有限,楊教授提倡的策略採購模式,該從何着手?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

 

[信健康] 了解公私營協作? 支援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