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8日
高司祺(Jacky)曾經在香港居住過兩年,他現身在倫敦開英式禮儀學校。
因加入過酒店業工作,令他萌起對禮儀的興趣。
他把《窈窕淑女》和《唐頓莊園》奉為英式禮儀《聖經》,在以下訪問指出各種禮儀小貼士,還有嶄新的環保禮儀概念和在疫情下應保持的禮儀。
對於香港,他認為因有英國殖民地的背景,所以普遍人都比較有禮貌。
「香港人懂得講:唔該、多謝、唔好意思,大家亦懂得排隊。但這十年八年下來,香港人的服務水平差了很多;的士司機以往很有知識,常常一面駕車一面推廣香港,但近年來在香港坐的士,他們都少說話了,也變得比較不耐煩及不友善。」
高司祺原本在3月經香港去台灣和中國做培訓,但因疫情關係取消。因此,是次訪問透過Skype進行,倫敦與香港相差7個小時,訪問時間為本港的下午時分,在倫敦則是早上。高司祺在預定時間,在電腦屏幕前出現。
他早於2000年起已在倫敦定居,並在2008年跟朋友在當地合辦「倫敦肯辛頓禮儀學校」,他說學生以華人為主。「他們有些專程來英國學習,我們也會舉辦一些亞洲巡迴培訓。」
他把《窈窕淑女》和《唐頓莊園》奉為英式禮儀《聖經》。
「在《窈窕淑女》,Eliza(柯德莉夏萍飾演的賣花女)說話很大聲,咬字亦不清晰。」他耐心地說:「你講話可以有口音,但發音要清楚令對方明白,這也是禮貌的一種。此外,戲內Eliza於社交場合聊天聊得很興奮時,把自己的家事全抖出來,家人偷她東西什麼的都和盤托出。但對於英國人來說,除非是熟朋友,否則不會輕易講家事給別人知。」
由此他引伸一些社交聊天技巧:「英國人不會問你收入多少、結婚沒有、投資成績,他們也不會炫富。如果你談論這些,人們會覺得你很粗俗。」
婉轉問背景
至於《唐頓莊園》,「雖然背景是百多年前,但可見主人與僕人之間相處很融洽。貴族早上起來有一套衣服,出門社交有另一套,晚餐又是另一套衣服,他們出門時都會戴帽。我不是說現代人要學他們的裝扮,而是我們要像他們對形象保持執着。在社交談話內容方面,戲內的角色在吃飯時吵架,是因政見問題,當中一個女婿是司機,即是一個平民,他支持革命黨,跟這班貴族的取態相反。所以在英國正式宴會,不可談政治或宗教。」
那麼在社交場合,應說什麼話題呢?
「英國人說話婉轉,初相識時他們不會問你的背景,這點我有深切體會。」他頓一頓道:「他們若想知道我從哪兒來,會說:Jacky,你的英語很好,你是不是在這兒出生?其實他們明知我講英文有口音,但都會如此發問。否則他們很容易被視為種族主義者。」
他停一停再說下去:「英國人通常也不會直接問你做什麼工作,他們會問,你從事什麼行業?這種問題也不會在開始傾談時發問,總是先講講其他事情,例如天氣、你如何認識派對主人等來打開話匣子。不能一見面就直接講:你從哪裏來?這是很粗魯和無禮。」
時代改變,禮儀課要學的還有「環保禮儀」。「環保是教養的一部分,」他笑道:「環保是對別人有好處的,為地球着想。這叫做good deed(好的行為)。例如你駕車接小朋友回家,在等待他的時候,是否可以把引擎關掉,以減少空氣污染呢?」
他亦談到講電話的禮儀。
英國與日本一樣,當地人通常不會在乘搭公共交通時講電話。他認真地說:「有時人們聽到電話鈴聲,就會說:現在我身處地鐵或巴士,待會再打給你。若你堅持講電話,人們會以很厭惡的眼光看你。」
他進一步解釋,在巴士講電話較在地鐵容易接受,「但其實地鐵因收不到訊號,所以都無得講!若是在火車,人們一般也不會講電話,火車車廂向來十分寧靜。若真的有人講電話,英國人也不大理會,最多只是走來說:不好意思,請把電話關掉或可否小聲一點?」
付小費學問
他認為英國人是一個很喜歡道歉的民族,「任何事情都講sorry!」他輕笑兩聲,「例如別人撞到自己,都會跟對方講sorry!他們用得太多了。」
小費也是社交禮儀的必修課,「英國有不同的小費,例如有些餐廳會列明小費是加12.5%;有些則會建議大家付出10至12.5%的小費。在英國坐的士是要付小費的,可是很多遊客都不知道。方法是付齊頭數,例如你下車時按錶是8鎊多,你可以給司機10鎊,對方不用找錢就可以。此外,付小費的方式也有學問,英國人畀貼士很低調,例如把紙幣摺得很細,塞進侍應手中。」
在香港,他也見識過一對富有夫婦付小費的情景。那是九十年代的事,「他們請我吃飯,去到餐廳後,他們跟經理打招呼,一看就知是熟客。然後他們拿了一張500元給經理,而整晚的服務態度固然很好。哈哈!」令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是,「原來在吃飯前付貼士,會保證得到很好的服務態度。」他九十年代初在香港住過兩年,從事旅遊酒店業,「旅遊管理,在酒店做訂房及市場部,也因此,我才對禮儀感到興趣。」
他周遊列國教授英式禮儀,有部分是企業培訓,有部分是在校學生。「我們亦去過中東,最有趣的是,男女學員要分開坐。女學員也要由我的女拍檔教她們如何握手,因該國文化──像中國的老話:男女授受不親。」
「我們也去過內地做培訓,但有很多事不能講,例如不能批評政府官員。我們在課堂教ladies first,但中國學員的反應直指沒有可能,尤其在政府部門。學員指,『在中國,我們不是ladies first,而是leaders first。』你要一個阿頭為女職員開門?為女職員拉凳?絕對無可能。但在外國是有的,我們常見一些外國政客如州長,很自然地會為他們的秘書抵着門。」
內地有些人喜歡蹲在地上休息,高司祺認為每個民族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例如在泰國不能摸小朋友的頭。不過,按照西方禮儀來說,蹲在地上的確沒有禮貌,沒有家教。」他認為,當見到有人這樣做,「咪由得他,更不要去指摘他。這是他的自由,一個有禮儀的人不會到處批評人家,先做好自己。尊重別國的文化,都是禮儀的一種。」
高司祺是六十後,家鄉在中山。他剛在港出版新書《司祺有禮》。既然教授禮儀,他是否不講粗口?
「由細到大,我都不講粗口。」他笑指,父母都是教師,成長環境有一定規矩。但他少年時要跟男性朋友埋堆,少不免都要講粗口吧?「都好少講,除非真是激氣或會爆一兩句,因我始終都是人。但我在公眾場合一定不會講。我是斯文人,『粗口』並不在我的詞彙裏。」
他已婚,與妻育有一女。
高司祺小檔案
英文名:Jacky
現居地點:英國倫敦、職業:禮儀導師
學歷: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家庭狀況:已婚,與妻育有一女
撰文 : 譚淑美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