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3日
這星期英美政府對新冠狀病毒的處理態度突然大變,被指為U-turn,政府加速強制性措施,市民也愈來愈緊張。朋友看到有關英國的新聞,自然覺得這裏是無為而治的疫區,所以從香港、日本、澳洲和美國等地傳來短訊,說要把口罩和物資寄給我和家人。他們實在太清楚我的個性,知道我從不購買多餘的日用品和食品,但當他們問我需要些什麼,我一下子也想不出來。
我在1月尾提到,打算搜購口罩給香港的朋友,可惜英國藥房沒有售、工業用的DIY mask暫停供應,很快便放棄在網上找次等貨。那時只買了含酒精的紙巾,給家人和幾位退休了的法律系恩師。現在Dettol和Clinell品牌的消毒用品價錢上漲了一兩倍,而且已經賣光。至於搓手液,我總覺得它的質感黏黏的,有一年應邀到香港藥劑師協會年度晚宴,贊助商禮品包括了大藥廠出產的殺菌搓手液,最後也因不合用而送人。
那麼英國人在疫症中搶什麼?全球各地遇上廁紙荒,但是不少超級市場和藥房仍有面紙供應,馬莎百貨還推出了一種「防傷風菌和病毒」的三層面紙,每盒售價兩英鎊,竟然留下一整櫃的存貨。廚房吸濕紙巾和某些嬰兒用的濕紙巾沖進馬桶會淤塞,顧客仍會慎重考慮不買。他們大批買下的是意粉麵條、罐頭湯,近日搶購鮮肉和麵包,因為可以放進冰櫃。今天開始看到雞蛋和早餐粟米片配給,每人只限一份。酒類和較高價格的食品如三文魚和甜點,反而要減價促銷。
許多元首把這次疫情跟抗戰相提並論,我認為它們的共通點是揭示人類所需,其實不外乎是最基本的飲食和獨處能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都叫你無必要唔好四圍去咯! |
上一篇: | 夫人都中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