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0日
隨着立春(2月4日),我們已正式踏入庚子鼠年,不過這隻頑皮的庚子鼠還未正式登場,世人已聞鼠色變。最近神州大地備受武漢肺炎折騰,很快禍延香江,甚至全世界,真正遍地開花。的確要認真思考,港人今年是否集體犯太歲,連買盒口罩自保,全面封關截斷源頭,如此低微正常的合理要求,都要折騰到死去活來,國際大都會無疑已淪為國際大笑話了。
全城瘋搶口罩,數千人露宿街頭通宵輪候,天怒人怨,文青如卡記都要放下身段搶埋一份,搞到精神緊張,無晒人生樂趣,何來閒情逸致去風花雪月?莫非每逢庚子鼠年都會諸事不順,就像1900年、1960年兩次庚子鼠年那樣都有天災人禍,而開壞頭的2020庚子鼠年,將會帶給大家一個怎樣的年景?卡記想起中大有一個關於「鼠」的展覽,或者大家在打蛇餅輪候口罩的同時,碌碌手機先睹為快輕鬆一下。
吉祥象徵
其實因應疫情,本來為迎接鼠年而舉行的展覽也要延期開展了,這個名為「庚子說鼠」的賀歲展覽(至4月5日、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主要是展現「鼠」在中國文化中的意涵,並誌新春之喜。
西元2020年歲次庚子,是農曆鼠年。鼠作為齧齒目家族成員,是歷史最悠久的哺乳類動物之一,早在約6000萬年前已出現。人們普遍認知的鼠形象大抵負面,但事實上,這群與人類長久共存的小巧鄰居有着強大的環境適應力和繁衍能力,遂成為中國文化中「繁盛」的吉祥象徵,亦為不少人帶來創作靈感。
是次展覽精選文物館十餘件與老鼠及其親戚松鼠和蝙蝠相關的書畫及器物,年代自清迄今。作品包括嶺南畫家居廉(1828-1904)、高劍父(1879-1951)、蘇臥農(1901-1975)、歐豪年(1935-)的畫作,中大藝術系創系主任丁衍庸(1902-1978)的一系列松鼠作品,以及與鼠相關的文房和瓷器。
瓜瓞綿綿
策展人童宇博士介紹:「『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正如《詩經.碩鼠》所述,人們對老鼠之印象,自古以來多為偷盜穀糧、咬壞器具,又或是傳播疾病的害獸。然而作為遠古的哺乳類動物之一,鼠的成功之道在於其驚人的繁衍能力。從明代開始,鼠(或松鼠)竊瓜、竊葡萄等成為了中國繪畫及器物圖案上的常見題材。葡萄『多子』、瓜又有『瓜瓞綿綿』之寓意,以鼠搭配更有求子得福的含意。」
展覽另設有教育角播放繪畫示範影片,讓觀眾了解中國繪畫中描繪松鼠的技巧。
撰文:卡夫卡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