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月31日

張綺霞 法國專訪

法式教育

在法國20年,Eric覺得自己仍有很強的香港身份認同,香港社會發生什麼大事,都會同喜同悲。起初在法國,他很不適應,覺得悶,「習慣了就覺得這邊生活有很多好處,沒有香港那麼緊張。」結婚時,他和太太也思考過應定居在什麼地方,Aurélie去過香港幾次,喜歡香港的井然有序,雖然丈夫沒有表態,她也想過在港居住,但因為不想離開法國的家人,最後沒有提出。後來他們在法國買樓,結婚4年後生下女兒,也打消了這個念頭。

Eric想一想說:「法國比較適合生活,也有更多時間可以陪孩子。」他們家在巴黎外圍,是獨立屋,就如香港村屋一般,環境寬闊,購入的價錢在香港卻連一個小單位都未必買得到,家中有個小花園,讓孩子自由活動,平時周末,他們會和孩子一起到附近的森林遠足,或到市中心看表演。「孩子可以活動的空間較多,不那麼沉悶。」他也有教女兒廣東話,她的發音也很標準。

法國人通常會生幾個孩子,但Eric覺得一個已足夠。對於養育孩子,法國人都很放鬆,由他們自由發展,Aurélie笑說:「孩子也有權說自己喜歡和不喜歡什麼,大家一起商量。」

在法國,催谷孩子進名校、讓他們學很多興趣班的做法並不常見。Aurélie強調,孩子的課外活動不能多過兩個。「我們的女兒每星期騎一次馬,已經讓她很累。」

在法國學校,小朋友每兩個月就會放兩個禮拜假期,很難找人照顧,有時他們都要請假。如今兩人也有工作,Eric一邊做兼職髮型化妝師,一邊幫助阿姨打理店舖,而Aurélie之前是化妝師,如今轉做美容院的接待員,兩人都騰出更多時間照顧孩子。但Aurélie說:「在法國養育孩子,負擔應比香港少,教育和醫療也不用花錢。」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