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0月15日

張綺霞 音樂殿堂

亞美尼亞指揮家 14歲成國家樂團首席

早前香港城市室樂團20周年樂季揭幕,今年站上指揮台的,是樂團的新任首席指揮瓦安馬狄洛辛(Vahan Mardirossian),初登台上,他似乎顯得略為嚴肅,然而當他一拿起指揮棒,活潑的肢體動作,充滿活力的指揮方式,把整場音樂會的氣氛帶動起來。

馬狄洛辛來自中亞小國亞美尼亞,在蘇聯統治時期成長,14歲就已經成為國家青年樂團的首席指揮,亞美尼亞獨立建國後,他很快就有了去法國留學的機會,才知道天外有天,最後憑努力和天分闖出頭來,如今才四十出頭,已經世界各地邀約不斷,擔任指揮或作鋼琴演奏。

馬狄洛辛在台上活潑而不拘一格,台下也同樣充滿幽默感,雖然這次獲邀來港擔任客席指揮,但很快就要轉到別的地方去,大部分時間都在飛機上過,他笑言「我覺得自己要買的不是房子,而是飛機」。雖然疲累,但精神上也感到很滿足,「我基本上沒有什麼休息時間。就算音樂會之間有空檔,也要把握時間做好準備,其實我也很討厭坐着沒事做的感覺,就算一天也受不了。」

 

除了歐洲,他也經常去日本,很受當地樂迷喜愛,也因此懂得看一點漢字。這次來港,他也發揮語言天分,閱讀餐牌上的數字,他表示,亞美尼亞和中國有深厚的歷史聯繫,因此他對中國文化有認識。「我們都在絲綢之路上,我們的文化也混合了彼此。」而他也很喜歡亞洲文化,尤其是武術。「我經常讀中國僧侶的故事,也學過太極,但作為音樂家,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練習,只得半途而廢。」

自覺不是音樂神童

他能走上音樂路,都是因為母親小時候熱愛音樂,卻被父母反對,無法圓夢,因此決心讓孩子學音樂。「最後她成為了工程師,我父親則是放射物理學家,我家大部分人都是從事科學相關的職業。她後來發現我有歌唱才能,聲音嘹亮,音準也好——現在當然不是這回事(笑),因此送我到音樂學院去。」

一考進音樂學院,他很快就被發現天分,主修鋼琴,進步很快,3個月後有了人生第一場音樂會,9個月後更舉辦了自己的鋼琴獨奏會。但與此同時,他也為指揮着迷,覺得掌控整個管絃樂團的樂音感覺很棒,為了這個夢想,他開始努力增值,學習不同種類的樂器,例如傳統亞美尼亞管樂Shvi,了解演奏原理。

「做指揮最讓我享受的是,你不只是自己在與一個樂器合奏,而是與一群人在一起。鋼琴家的生活對我來說是很無聊的,每天醒來,離開睡房就到鋼琴室練習,練到夜晚再回房間睡覺,都是自己一個。而指揮則有更多與其他人溝通的機會,當中的交流是更為有趣的事。」

他在指揮路上同樣進步神速,14歲已成為國家青少年樂團的首席指揮,也是當時亞美尼亞最年輕的指揮。別人都說他是神童,他自己卻渾然不覺,「只是很自然就做了出來。對我來說都是平常的事。我覺得每個人都在不同範疇有天分,有些人找到正確的路去發揮,有些人找不到。我只是找到一條可發揮的路。」

不同國家邀請進修

九十年代,亞美尼亞擺脫蘇聯控制,開放不久,當時17歲的他有機會到巴黎進修,這是實力也是幸運。他年紀輕輕就成為國內獨當一面的鋼琴家,一次與國家管弦樂團合作演出,被法國領事看中。「那是1991年,亞美尼亞剛獨立,每個國家都來成立領事館,法國領事到達第二天就看了我的演出,然後來找我,說如果我想,可以去巴黎進修鋼琴。」

與此同時,維也納也邀請他到當地進修指揮,他考慮後決定拒絕。「我在亞美尼亞已是指揮家了,很明白自己還太年輕,因此決定進修鋼琴,到我能成為真正的音樂家時,才算是準備好成為指揮。」

亞美尼亞音樂教育和法國完全不同,前者訓練嚴格,後者只是想讓人更喜愛音樂的美。亞美尼亞老師為學生制訂大量訓練,在法國,老師反而是被學生帶着走,他們需要什麼就教什麼,更適合他充滿主見的性格。

「老師就如我的朋友,永遠都是跟你商量,而不是教你如何做。因為如果有人說一定要這樣做,我就偏要嘗試另外的方法(笑)。」在亞美尼亞,他是最頂尖的音樂學生,在巴黎,他只是來自世界各地出色學生的其中一個,「要成為最好,就得更努力。在小國,做出成就很容易,但走出去,才能大開眼界。」

後來他如願成為鋼琴家,建立知名度,錄製了多張CD並巡迴演出,在2006年,他覺得自己已成熟,開始思考做指揮。同時他遇上了知名德國指揮家Kurt Masur,合作過一次後,Kurt Masur提議馬狄洛辛到紐約參加自己的大師班作起步,更明言「如果你表現不好,我隨時請你走」。最後他也成功達標,沒有被請走,回法國後成立自己的樂團,他的指揮能力很快得到其他人的認可,邀約不斷,甚至比鋼琴演奏邀約更多。

先學鋼琴再做指揮

當初因為自覺太年輕而拒絕進修指揮,如今回看,也覺得自己選擇正確。「這是二十世紀最大的問題,許多人不懂演奏任何樂器就成為指揮,但如果連一種樂器也沒有玩得很好,如何能吩咐眼前受過完整訓練的音樂家去改善演奏方式?」

如今他有指揮工作也有獨奏工作,兩樣都很享受。工作忙碌,在空閒時間,他最喜歡打獵和抽雪茄,更會寫雪茄評論,也有音樂創作,但全都不夠時間去做。他坦言陪伴家人的時間不多,有時妻子也陪他飛來飛去,但她在法國也有自己的演奏事業。「對音樂家來說,維繫家庭總是最複雜的問題。」

妻子是小提琴家,兩人在亞美尼亞認識相戀,「有次我去聽她的音樂會,她演奏得好,人又漂亮,就想,為何不去追求她?」他們隨後一起到巴黎發展,有時候也會舉辦合奏會,但在家中,他們甚少談及音樂,「音樂是工作」。

他不是靠比賽起家,笑言當年也參與過三四個比賽,「但一個也沒有贏」,很快他就認識到,自己不享受比賽。「我不想成為最好,我只想做自己。你喜歡也好,你不喜歡也罷。」但諷刺的是,他如今經常成為音樂比賽評審,只是取向跟其他評審不太一樣,「我覺得就算你犯了一點錯也不要緊,最重要是做好自己的表達語言。不是像機械那樣把每個音彈出,而是真正地演奏。」

 

 

瓦安馬狄洛辛小檔案

出生地點:阿美尼亞

學歷:巴黎音樂學院鋼琴系學士

職銜:法國康城交響樂團首席指揮、阿美尼亞國家室樂團音樂

 

 

撰文 : 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