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
掛有勉勵金句和擺放紀念品幾乎是校長室的指定動作,而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校長林達豪的辦公室也不例外,不過他的辦公室還多了一個搶眼的「美國隊長」咕𠱸。
今年9月剛剛上任的林校長熱情率直,邊招呼記者邊挪開梳化上的盾牌咕𠱸解釋:「我好鍾意美國隊長!你看這邊壁報板上的英國版電影海報,是我們的老師幫我從英國帶回來的,係咪好靚?」
喜歡超級英雄的林校長最欣賞美國隊長,全因其永不放棄的堅毅精神和正義感,正如他貼在校長室門上的座右銘:「It's good to try. It's okay to fail.」
縱然是一位空降校長,林校長卻與劉永生中學早有交集,學校位處柴灣,身為街坊的他笑言學校離家不遠,「現在走10幾分鐘就能回到家,的確方便很多。而且我以前每年都會來學校。」
他作為信徒,過去因參加港九培靈會的播道活動而來學校,而在兩年前的那一次,連續9晚的活動上眾人唱起《求作遠象歌》,讓他心裏也對神作出求問:「當時自己在舊校是副校長,心想未來約20年都會是做學校行政的工作,便問神:可唔可以畀間教會學校我?」
林校長問了上帝兩年,後來有一天,母親在報章上看見劉永生中學的招聘廣告,剪下來給他看,「我在劉永生祈禱,結果就來了劉永生,真的很感恩。」與學校的這一段緣份,他笑言自己不時與學生、老師分享。
今年暑期發生的社會事件,不僅影響每一個香港人,亦讓迎接新學年的校長們比往年更為忙碌。對於在今年上任的新手校長,自然挑戰更大,「一上班就要應對罷課、人鏈等等的事,我幾乎是每天都在見人,見老師、學生關注組、不同的持份者。老師都忍不住說:『嘩!校長,你無時無刻都在見人!』後來我數一數,我每天最多會見30組不同的人。」
全校老師逐一面談
現今社會上很多人提出各種訴求,不少中學生也以行動或發聲表達意見,林校長沒有忘記自己作為一個學校領導者,以及一個教育者的正義和責任。「聆聽很重要,而且大家在整個暑期都很難過、很壓抑,但學校是個安全的地方,我希望學生在這裏可以安心地表達,和老師分享。」
他想一想再道:「教會學校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通過祈禱,幫助學生排解、紓緩心情。老實說,不能一味強制壓抑,要適當地給予宣洩。」
校長與副校長聽起來只是一個職級之別,實際上的工作卻大有不同,林校長直言以前做副校長時,執行力高即能勝任,現在需要的則是決斷力。「現在我要做的更多是去聽,聽大家的看法、意見,然後再做決定。」
就如早前的中秋節,學校遇上停電, 短時間內要決定應變方案。「而且做決定前要與不同持份者溝通,如家長、校董會,讓他們理解這個決定的理據。」
既要擔當聆聽者的角色,同時亦要肩負決策者的責任,委實不易。林校長坦言:「所以老師團隊尤其重要,而且我真的非常感恩,這裏的老師既專業又積極,而且都非常愛學生。」
說起老師,林校長着記者細看座位旁邊的10行小字,「我在6月來到學校,從那時開始,全校六七十位老師,逐個見面傾談,問他們的意見,然後大家再一起討論,歸納出這『十大訴求』。」壁報板上從A至J,按緩急輕重排列着所有老師們的想法,包括行政電子化、兩測兩考、外出午膳、釋放同事空間、學校設施等。
「我每完成一個就會打個剔!」將目標展示在當眼處,既為提醒自己,同時更想讓同事們清楚自己的決心。「我的師父教過我,這樣將目標貼出來,是一個vision building。因為作為一個空降校長,我和老師們不曾共事過,大家不熟悉的情況下,別人未必知道你在做什麼,所以我就要這樣visualize給大家看。」
愛看電影煲劇減壓
林校長在訪問間不只一次提過「師父」,原來是指他在舊校的退休校長,「他train了我5年,他告訴我:『先攻心、後攻城』。所以我亦希望先和老師們互相好好認識、溝通,大家有了信任、默契後,再去構思學校未來的發展。」
言談間林校長不時表達對老師們的欣賞,但他希望老師能夠放鬆一點,「老師們非常認真,非常忙碌,學校活動非常多,但多是不是就等於好呢?對老師而言、對學生而言,大家其實都需要一些空間。所以我來到這裏其中一件最重要、最迫切的事,就是『拆牆鬆綁』,為老師,也為學生。」
學生的升學壓力,老師的工作壓力,香港人活在城市中壓力大,有時真的難以喘息。林校長相信,重新審視學校的活動,去蕪存菁,才是對大家都好的雙贏局面。
「我很喜歡看電影,也喜歡煲劇,作為減壓。」他笑笑口問:「你有沒有看過一套電影叫《我老婆日日都扮死》?劇情起初當然十分輕鬆惹笑,然而當中有一句對白讓我感受很深,就是:『人生有3條道,上坡道、下坡道、不知道。』而這個『不知道』尤其重要,因為人生很多不知道的時候,就像作為空降校長來到新地方會是怎樣?不知道;現在的香港會如何走出困局,不知道;學生們新學期會遇到什麼事,不知道;中六的同學面對DSE同樣有很多不知道。但我們不能因為不知道就懼怕不去嘗試、不去努力。」
一再被派第三志願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校長林達豪常以「不要怕錯」來勉勵師生,他直言因為他的成長經歷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我先給你看一張相,這是我哥哥,大我一歲。」他從辦公室的櫃子拿起一個相架,相中是兩個約莫7歲的小男孩。「我哥哥自小讀書就很叻,他中學考進band one的英中,是我的role model。而我就是將勤補拙的類型,不斷在後面努力追趕哥哥的成績。」林校長以哥哥的中學作為目標,但沒有考進,「結果我入了第三志願的衛理中學,其實也是band one的學校,但那時自己很儍,覺得沒有哥哥那間厲害,就不開心了整整一年。但一年後我就完全改變了,讀得非常開心,而且更考第一,反而哥哥在自己的中學考第尾。」
他笑言考試名次反映不了真實,「哥哥雖然考第尾,但他會考有28分,比我高,但後來依然不能在原校升讀中六。」哥哥後來進入衛理中學讀預科,亦對弟弟說兩校文化分別很大,他在那兩年過得很開心、很充實。「我很想對學生、家長說,人生不是非要第一志願不可,衛理中學是我的第三志願,但我過得很開心。那些年,校長親自訓練我們演講;中五時,中文老師見我文言文弱,隔日為我補課,後來我拿到A。」
及至考大學,林校長以醫科、法律系為目標,結果失望而回,入了第三志願的生物系。「當時我覺得,怎麼又是第三志願?似乎自己的人生就總是挫敗,明明入了港大,還是不滿足。結果第一年就賭氣地hea讀,還故意在法律系的圖書館看法律系的書,因為覺得自己就是喜歡法律,下一年要轉法律系。」
正是那一年,因為感覺挫敗,他更頻密地參與教會團契,亦是那年,他對神和信仰的看法有很大轉變,改變了原來的想法。「當然也因為第一年的GPA差得誇張,讓我之後兩年『的起心肝』努力讀書,結果沒有轉系,反而決定畢業後做老師,以侍奉的心去幫助年輕人。」
曾任教育局局長、現為行政會議成員及全國政協委員的李國章日前說「不是最叻的人去讀教育,最叻的學生是讀醫、讀律師、讀其他科目」。的確,每年的狀元均不見有人選擇投身教育,都是選醫科、法律等,但林校長的例子再次說明,為人師表要求的不只是成績,而是育人的能力及熱誠,以及一顆愛護學生的良善之心。
林達豪小檔案
家庭狀況:未婚
學歷:香港大學哲學博士、教育碩士、理學士、教育證書
執教科目:生物、科學、通識教育
興趣:足球、辯論、戲劇
喜愛作家:鄭梓靈、楊一沖、Mitch Albom
喜愛書籍:《再給我一天》、《三國演義》、《生命清單》
座右銘: It's excellent to succeed. It's good to try. It's okay to fail.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成立年份:1999、學生性別:男女
類型:基督教資助
校訓:道路、真理、生命
學校佔地面積:約6800方米
地址:柴灣新廈街323號
撰文:王嵐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麥潔文暢論家人與緣份 |
上一篇: | 及早治ADHD親子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