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7月27日

柴人 本色

毀滅的精緻美

大友克洋(Katsuhiro Otomo),今年剛好65歲──65歲,一個在香港能夠選擇以一筆過或分期方式提取強積金的年齡。在香港,這或許是一個象徵老年的歲數,但對大友克洋來說,卻是一個創作重新起步的重要時刻。

早前,他宣布了兩項大計:1.製作全新太空科幻動畫Orbital Era,故事以太空殖民地作背景,而且同步公開了一段teaser;2.以《阿基拉》(AKIRA)原著漫畫故事作藍本,重新製作成動畫(《阿基拉》早在1988年已被改編成動畫電影,但上映時漫畫連載仍未完結)。這兩項消息,對任何大友克洋迷來說,都絕對是喜訊。

日本人臉

說到日本殿堂級動漫大師,一般香港人通常會想起宮崎駿,而且可以對他的作品如數家珍;至於出生在日本宮城縣的大友克洋,可能也會聽過他的名字,或知道他有一個作品名叫《阿基拉》,完了。

的而且確,若計題材和畫風,大友克洋肯定及不上宮崎駿親民和易入口, 事實上,有「漫畫之神」之稱的手塚治虫甚至評論過大友克洋的公仔面相:核突。這種核突,可能是因為大友克洋筆下的人物,都很日本人──不是模糊的東方人,而是很傳神、傳神得過了分的典型日本人面孔,完全沒有美化,以致大友克洋的漫畫從來沒有出現過型男美女。

憑1973年短篇漫畫《銃聲》出道後,大友克洋一直用這些生得「很日本人」的角色,描述一個個日常小故事,題材多樣:親情、奇情、友情、畸情,而我最記得的一個故事,是交代一個住在公寓的獨居青年,錯手殺了人,然後一直苦惱怎樣處理屍體……他先肢解,棄掉了一些殘肢,但又怕被其他住在公寓的人發現,最後他想到了一個殘肢絕對不會被發現的方法:慢慢吃掉「它」。

過程中,他還自行創作了結合人體不同部位的「食譜」。聽落,好似好惡心,但大友克洋沒有畫成一個核突血腥的漫畫,有的,只是一種發生在日常的強烈荒謬感。

大友風格

大友克洋最初的漫畫創作不是以科幻為主(即使偶有科幻作品),直至1983年中篇作品《童夢》,「大友風格」正式確立:1.極細緻的場景描繪。《童夢》故事場景設定在一個日本大型公共屋邨,在當年還沒有電腦輔助的情況下,大友克洋與助手們如實地用鋼筆畫出精密的屋邨場景;2.速度感。《童夢》採用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最盛行的超能力作題材,描述兩個超能力者的對決,故事高潮,便是二人在屋邨密集空間裏的飛馳追逐,配合精采分鏡,大友克洋成功在平面分格上畫出了從來沒有同行畫出的速度感;3.破壞。故事高潮,超能力者在對決時觸發煤氣爆炸,屋邨樓宇被嚴重破壞──代表人類文明的建築物,自此必定在大友克洋作品中被人為地肆意破壞。大友克洋生於二戰之後,但原爆這歷史陰影似乎也影響着他。

《童夢》畫面精采,人物設定也別出心裁:兩個超能力者分別是女孩和老伯,以新生與垂暮這對比,再借用屋邨這環境,側寫八十年代日本的社會階層角力。

震撼西方

至於令大友克洋揚名海外的《阿基拉》,則是《童夢》概念風格的延伸──經歷了核爆和第三次世界大戰,在2019年的新東京(漫畫在1982年開始連載),政府正積極迎接2020年奧運(估不到竟然成為預言),但同時社會氣氛緊張,有反政府人士,有各種青年問題……故事集中描寫兩個青年,金田與鐵雄的恩怨情仇。

問心,《阿基拉》故事不算特別,但畫面比《童夢》更震撼好看,每一格獨立拆開來看,都是足以令漫畫家畫到心力交瘁的精品,尤其第三期用上幾十頁描畫新東京大崩壞;漫畫大受歡迎,1988年改編成動畫電影,震撼了西方,被認為真正詮釋了cyber punk這種科幻風格,更影響了不少荷里活導演,甚至有公司買下版權要拍成荷里活真人版──拖拉多年,原定由《雷神3》導演執導,但最新消息,計劃會無限期擱置。

其實也不失為一件好事。《阿基拉》的精采,全在於大友克洋所描畫的畫面,一種精密而真實但是又保持手繪質感的畫面。要看,我寧願等看他的動畫新作。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