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7月23日

劉群章 酒食浪遊

硬脫與否 倫敦依舊

真個多事之夏!香港反送中新聞無日無之,父親節在臉書看見兒子帶着妻兒一家五口在遊行行列,心裏百感交集,驚訝、擔心、驕傲、慚愧……我不敢與兒女家人討論香港這歷史十字路口。人走了,沒有切膚之痛,說什麼都不管用,都可以被人嘲笑干卿底事。讀到《華盛頓郵報》提議頒諾貝爾和平獎給香港人的文章,身為香港人既感自豪,也為自己躲在大西洋這邊,毫無建樹,異常汗顏。

英國也有自己的問題,「硬脫」一度曾經難以想像,今日最有可能成為首相的Boris Johnson,其競選口號就是10月底脫歐是脫硬了。其實我倫敦的生活圈子中,除了朋友見面吃飯飲酒吹水會談脫歐,它對我們暫時沒有什麼實質影響。反正社會早已分作兩派,或留或脫,大家早就表明態度,現在似是風暴前的平靜,只是保守黨黨魁──亦即是下一任首相──選舉,帶來一點風浪。美國朋友也面對相似社會分裂情況,自特朗普上場,美國政治愈來愈極端,我人雖在倫敦,但心裏還是牽掛着芝加哥紐約洛杉磯,不時在網上收聽NPR美國國家公眾電台、網上看民主黨20個候選人第一輪辯論……辯論後好幾個有相當知名度的時事評論員如David Brooks和Thomas Friedman都認為候選人一窩蜂地向左,提出的政綱過分激進,例如取消私家醫療保險、報銷學生的學費債、將偷渡入境移民合法化等等,都不容易被獨立黨或溫和的共和黨和民主黨黨人接納,要是明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真的走「革命」路線,只會幫特朗普成功連任。香港、英國、美國如是,歐洲中東非洲各國,亦有經過長期掙扎也未能解決的挑戰,環顧世界四周,何處是樂土?

文藝活動

不管脫歐前景怎麼慘淡,倫敦是國際大都會,尤其是暑假期間,大街小巷都塞滿遊客。遊倫敦根本不需要刻意找娛樂節目,只要你坐地鐵時睜開雙眼,留意月台上的海報廣告,West End一帶劇院的劇目,有明星級參演的(如John Malkovich扮演荷里活製片的Bitter Wheat,是美國享有盛名的劇作家David Mamet有感於#MeToo運動而寫的劇本),沒有明星演員的──在地鐵車站月台賣廣告招徠。還有倫敦大多免費入場的博物館,由英國博物館大型的日本卡通漫畫藝術Manga展,到Tate Britain的梵高畫展、Barbican中心的Lee Krasner、國家肖像畫廊的美國攝影師Cindy Sherman的回顧展……都在月台提醒我,不要浪費倫敦,日子還是一樣要過的。由Chelsea坐19號巴士,沿途經過Knightsbridge、Hyde Park Corner、Piccadilly、唐人街、West End劇院……不論平常日子還是周末,永遠人山人海,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我還未把溫布頓網球賽算在內呢)!歐洲夏天日長夜短,晚上9點多才日落,倫敦各大小公園都有戶外文娛活動,近市中心荷蘭公園有歌劇節,海德公園的夏日音樂演唱會陣容龐大,芭芭拉史翠珊、史提夫溫特、Lionel Richie、Celine Dion、Black Eyed Peas……遠一點在Acton的Gunnersbury Park、Cockfoster的Trent Park,均有各種各樣的戶外表演,任君選擇。我對人潮有恐懼症,不敢去海德公園。7月上旬我的文化生活高潮是Lee Krasner和西班牙佛朗明哥節。看完Krasner的畫展,我深信她是當代最有天賦的抽象畫家之一。四場Flamenco,三場在Sadler Wells:擁躉不少的Miguel Poveda、新秀歌手Kiki Morente和長笛手Sergio de Lope。另外在倫敦以東Southwark一個小劇場Cervantes Theatre,年輕色士風樂手Antonio Lizana玩爵士佛朗明哥,自吹自唱自創曲目,Fusion多過Flamenco。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