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1日
早前中大中文系校友會聚會,遇黃維樑教授,喜孜孜介紹他新作《愛讀文言經典十二篇》。本系盛產中學教師,中文科DSE必修,計起來滿街徒子徒孫(包括一眾補習天王),那麼,祖師爺爺出書又有何考試貼士呢?
我敢說,沒有。黃老師本身新亞一級榮譽畢業,他不鼓吹走捷徑,他正如書名,希望學生由愛上開始。翻開內頁,把DSE範圍的12篇文言文分行排印,該對偶的對偶,該並列的並列,長短有致,逐行對應白話語譯,兩旁是段意,附作者生平和問題思考,如此簡潔,方便閱讀原文而已。直接說,就是背書樂。
捉題目、鑽牛角尖等等,一概欠奉。我認為很對。過來人盡知,憑捉中試題攞到5**毋寧癡人說夢。可憐考生在海市蜃樓不務正業,虛耗光陰。
黃教授謙謙君子,還說故意把裝幀簡化、頁數壓縮,以利攜帶,兼且控制成本,僅定價30元,嘉惠莘莘學子。老師想大家做個質樸讀書人,不圖僥幸。
教育局戴頭盔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憶起另一位老師,已故黃繼持教授。某次旁聽他文學批評課,他讀一段《文心雕龍》,學生說不明白,他再讀,並非敷衍,是眉飛色舞、口角流涎地讀,滿載仰慕古人之情,我們聽着聽着,就真懂了,文字,講感應的。其他如已故常宗豪教授、楊鍾基教授,更索性堂上考默書。老師們做法天然──選修《蘇辛詞》隨口背不出十首八首,不臉紅嗎?
教育局戴頭盔,屢屢強調毋須死記課文而着重分析云云,於是考生變成死記雞精書內所謂分析,捨本逐末,同樣背,卻去背彼等爛臭文章!可悲可憐。我所想更激進些,一切分析根本多餘,叫十幾歲小毛頭裝模作樣分析唐宋八大家?吹牛皮麼?三千年文學史,存在已經證明價值,繼承便好,答題洋洋灑灑怎樣活學活用,難道寫得好過《逍遙遊》原文?倒不如虔誠記誦。
公開試現時恢復考12篇文言,比起吾輩動輒幾十篇濕碎矣,建議通通入腦,則不假外求於雞精書,包管好成績。之前朋友問我對廢除範文的意見,我說:「有範文至少保住血本,如果兒子讀完中學中文科竟不知《出師表》,我覺得要退貨。」他有責任知。即使將來從事理科行業,人生低潮偶然念及一首李白詩,總帶來安慰。
背書就是目的
別怕念口簧,愈大聲愈過癮,口簧百遍其義自見。有個同學很怕鬼,小時候露營靠念課程外的《正氣歌》:因為:「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鬼有什麼可怕?烈士連死都不怕。每逢想起,我便雙眼濕潤。
背書,在台式中文包含支持之意。背書本身就是目的,童叟無欺,怎知你識?我識背囉。王道復古,支持背書。
撰文 : 余家強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