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4日
環球唱片CEO Duncan(黃劍濤)知我愛聽鄧麗君,送給我2015年限量版圖案大碟,其時紀念Teresa加盟寶麗金(環球前身)40周年及辭世20周年,所以復刻這張《島國之情歌》首集,我專程為它買個黑膠唱盤。
它當然不算小鄧處女作,卻是她簽約國際大公司、衝出世界的開始。鄧麗君(1953-1995)雖然生於台灣、折射於內地、揚威異域於日本,卻起飛於香港!這是香港的驕傲,也反映香港獨特文化和經濟地位。
《島國之情歌》由馮添枝監製,究竟怎樣締造一代巨星?乍看全碟不外情情塔塔國語歌,亦即大陸所批評的「靡靡之音」,殊不知1975年文革尚猖狂,兩岸鬥到火紅火綠之際,多賴「靡靡之音」,同胞有共同語言洗滌心靈,戰國紅顏,功德無量。何止,時至今日,做東瀛導遊的朋友告訴我,旅遊巴上,播什麼音樂可以令陸客、台胞、港人甚至日籍司機都同時滿意、減少爭執呢?唯有麗君暖萬心。
細閱幕後班底,作曲全日本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後來妄限純本地創作者根本多餘。填詞則當然華人,有趣在,全部用筆名,例如side A第二首《請你別找我》署名詹嘯,黃霑在《不文集》笑歌詞裏女子不願被男友找到卻講不出理由,「一定係生花柳」,然則詹嘯是誰?正是黃霑James少!他在自嘲啊。
當年視時代曲為通俗,文人敢做不敢認,所以其他填詞者題為莊奴、文采等等,一一敷衍得不欲被認出。不過,前輩們功力深不可測,文句今天看來,說old school很old school,卻一字難改,不信你試試。也是這張唱片,標誌着流行音樂走向精緻化。
柔而不弱
《島國之情歌》像寶庫,每次重聽都有新發現,足以印證其歷史地位,例如side B的《誰來愛我》和《逃避你》──復刻誤印作《逃避行》,全球華人共傳珍品,茲事體大,我已向Duncan報告,希望下次更正。言歸正傳,兩首與後來容祖兒出道時主打歌撞名,我相信並非偶然,音樂人怎會不知?暗示着製作單位對Joey的期盼和向歌后致敬。
1975香港日和,麗君妝容淡雅大方,笑靨溫婉積極,我彷彿看見家母年輕影子,青春時光留不住(碟內《再來一杯》歌詞),記錄了那代人的善良和情深。男人想有個像小鄧的靈魂伴侶,長者想有個像小鄧的媳婦、女兒,孩子想有個像小鄧的媽媽。多年後《大長今》爆紅,我認為,唯一解釋是李英愛似鄧麗君。
但Teresa柔而不弱,極具立場。為什麼我在今天寫本篇?因為她1989年激於義憤終止赴內地演出,放棄賺大錢機會,至死不妥協。我並非要藝人學小鄧反共,但請具立場。「送中」人人表態,唯獨演藝界寒蟬,撐政府也好吖,連勇氣都沒有,你們平時豈非愛大談生活感受嗎?
何日君再來?
撰文:余家強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男性的浪漫幻想 還是殘酷的剝削? |
上一篇: | 《全是真的》非全是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