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2月22日

松花芥子 視線所及

豬年說豬

石器時代的人類,步入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是,農業的出現。1.2萬年前,人類從狩獵採集遊群往農業社會進化。農業社會的特徵,除了種植農作物作為主要食糧之外,就是對大型動物的馴化。

世界上有100多種的大型哺乳類動物,但真正被人類馴化的只有14種,包括狗牛豬羊馬等;其中只有豬是在中國的土地上馴化的,其他的都是從西亞中亞等地引進來。

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距今9000年的豬骨,是中國最早家豬馴化的考古證據。幾千年間,野豬從強大的頭頸、長嘴利齒,前部粗壯後部纖細的健美身材,兌變為現代家豬的短嘴肥頭、身形臃腫;變化過程承載的幾乎是半部中華美食史。

從7000前開始,是飼養家豬的鼎盛期。在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陶豬和豬紋裝飾的陶鉢,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仰韶文化豬面紋彩陶壺,到東北紅山文化出土的玉豬龍,大量的考古出土文物證實了豬在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地位。

據考證,牛和羊的飼養未傳入中國之前,豬肉是中國人90%的肉食來源。家豬飼養容易不擇食,飼養所需面積小;母豬每年產仔一兩窩,每窩能生豬仔4至10頭;生長速度又快,6個月至一年已經成熟;這些優點都是牛羊等不能比擬的。

在漢代之前,豬的江湖地位異常的高:紅山文化的玉豬龍,豬首蛇身玉飾,佩戴在巫師胸前或裝飾在權杖之上,是為神權的象徵,也是中國最尊貴最神秘的圖騰「龍」的起源。春秋時期,天子王侯祭祀社稷採用「太牢」,三牲之一即為豬。

漢代豬的江湖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財富的象徵和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產。也是從此時,豬就走下神壇,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看看漢字的「家」,就是瓦頂之下的一頭豬;家不養豬哪能成家?

魏晉南北朝,北方是遊牧民族的天下,羊肉取代了豬肉成為中國人的主要肉食,並延續近千年。到了宋代,烹飪及美食文化的興起,中國人重新發現了豬肉的美味;加上人口愈來愈多,可供放養牛羊的土地愈來愈少,豬成為了最合乎經濟的飼養動物;至此豬肉再次成為中國人餐桌上最重要的肉食品。

關於十二生肖的起源,歷來有眾多的說法,沒有定論。直到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中提到了十二生肖,關於起源的問題才有定論。當中鼠牛虎兔和豬所對應的地支與今天的一致,也就是說最晚在秦代,亥豬已經是十二生肖的成員,並延綿二千多年至今天。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