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5日
聖誕亮燈,港人到最大的商場看熱鬧,卻到最細的商場消費,名副其實表面風光、粉飾太平。
並非我故意說晦氣話,買了個日本版水貨電器想配隻火牛(110V轉220V的變壓器),年尾流流修整一下全屋門鉸想配個五金工具箱,你倒試試海港城或圓方找?退而求諸二三線場的日X城和實X,此類產品的選擇亦不多,未必合心水。「受惠」於領展提升全港屋邨形象,趕絕小店,我在公屋商場也找不到,結果要去鴨寮街。
岔開一筆,妻兒竟叫我這些「工程」應該交給註冊水電師傅。香港社會幼兒化,凡事依賴,DIY觀念日薄,難怪明明生活必需品,流落邊疆。阿爸教落,火牛和工具箱可是任何男人傍身之寶啊。
周邊實質消費
你怪我故意找碴?略略偏離潮流,即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甚費工夫。孩子參加外展活動,老師指定要穿「白飯魚」(國產白布鞋),天啊,國貨公司已經少,往哪裏找?街坊遙指寶靈街──佐敦街市。學校標榜樸素,零售嫌棄存廉價貨,以舖租寸金尺土之故也,兩邊皆不切實際,可憐夾在中間的家長。
一線mall唯有超牌名店租得起,那麼,它們其門如市嗎?顯然不是,至少對本地客旺丁不旺財。即使針對女賓以衣飾美容品為主,OL不可能頻頻進貢得起。依我觀察,港人對飲食較捨得,吃進肚子無得輸;同胞恰恰相反,捨得在購買耐用品上,其實為了與內地差價可帶回去轉賣,拆穿亦不算真正闊氣。
港人漸漸培養成慣性,在主場window shopping、selfire,在其周邊實質消費。不只購物區尖沙咀、銅鑼灣;以將軍澳為例,主場自然是港鐵上蓋的PopCorn,最靚舖位賣名錶金鑽,專做毗鄰酒店客生意,難道方便上班族路過增值?其他貨品,我每逢睇中時不禁猶豫:「在細場會不會平些?」誰相信主場執到至抵價?想想戥它捏一把汗,莫非只當show room用?
新商場堅離地
不單我一己之見,稍稍貼近生活的店都用腳投票,如電訊商散布核心外圍的君傲灣、將軍澳中心和尚德商場,偏偏不進駐核心內圍,居民亦自自然然識去細場找。八十年代的東京黃金地段貴到住不起,我城黃金地段貴到逛不起。
愈新的商場愈堅離地,PopCorn、YOHO、MegaBox你講不出中文名無問題,的士司機聽不懂便很有問題。還有一處叫D2 Place,我近日經常收到宣傳郵件,起初不知它何方神聖,睇遍成封email僅於最尾細細隻字列出英文地址,那就未免對自家的知名度過分信心膨脹吧。
原來在Lai Chi Kok,我還以為在Manhattan。
撰文 : 余家強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