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日
看BTS在美國電視節目演出,西方少女為他們瘋狂地尖叫,那種差不多要昏厥的模樣,令你以為台上的是過去的米高積遜或披頭四。
南韓實在要感到自豪,因為以往打進荷里活的亞洲臉孔幾乎全是女性,如中國的劉玉玲(Lucy Liu)、楊紫瓊、章子怡、劉雯;印度西施有太多,首推當然是在美劇Quantico擔綱演出的Priyanka Chopra;日本則有曾被奧斯卡提名的菊地凛子等等。男明星不是沒有,但好像都是曇花一現。只有南韓,他們出了PSY後,現在有BTS。
要打入荷里活,首要條件是什麼?容貌、實力、人脈不在話下,另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是:英文。
第一是你必須懂英文,這也是BTS取勝的原因,他們的隊長RM精通英語,跟清談節目主持人對答如流。據他在訪問時透露,英語都是透過看經典美劇《老友記》(Friends)學習回來的。PSY更是不用說了,他曾在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讀書。
英文必殺技
第二是歌曲名字必須是英文,再夾雜少量英文歌詞,隔空與粉絲對話,這是K-Pop的主要模式。經典的「洗腦歌」Gangnam Style就是表表者,BTS的一系列大熱歌曲有Idol、Fake Love、Not Today……而Idol入面的英文歌詞成分更顯著上升,字詞並不艱澀,令英語水平有限的南韓國民聽聽也無妨,例如I know what I am, I know what I want, You can't stop me lovin' myself等小學生也懂得的詞彙。歌詞仍然以韓文為主體。此外,勁歌熱舞變成另一種語言──肢體語言,以此與外國觀眾溝通。
寫到這點,不禁又要回顧香港樂壇,這10年來不論天王還是天后,唱來唱去都是慢歌,快歌不是沒有,但少得可憐。如何跟不懂廣東話的海外觀眾溝通?單憑旋律、歌聲、美貌俊臉?在浩瀚的網絡宇宙,競爭實在太大吧。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非常成人禮 寧願不長大 |
上一篇: | 花樣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