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8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月前訪問鹿兒島,以櫻島火山為背景宣布自己將角逐連任自民黨總裁,又以日本德川幕府末期(十九世紀中)的「薩長同盟」為比喻(「薩」,即「薩摩」,鹿兒島縣的古名;「長」,即「長州」,安倍家鄉山口縣的古名),呼籲鹿兒島自民黨員支持自己繼續領導日本改革。安倍打歷史牌做公關騷,自然獲得當地傳媒「厚待」並廣泛宣傳;一時之間,「薩長同盟」四字成為日本網上潮語,引起日本社會廣泛興趣。
革新勢力
公關歸公關,安倍的「薩長同盟」比喻是否合切今日時勢,卻值得商榷。十九世紀中,日本受到西方列強衝擊,不少有志之士眼看歐美船堅炮利,漸漸對中央權威失去信心,認為不由革新勢力取代守舊的德川幕府,日本將有如滿清般被蹂躪。位於九州南部的薩摩藩和本州西部的長州藩,傳統上為日本對外貿易關口,思想也比首都江戶(即東京)一帶的知識分子開放,為當時倒幕派的培訓基地;明治維新後領導日本改革的政治領袖,如大久保利通(日本第一代首相)、西鄉隆盛(日本第一代陸軍大將)、桂小五郎(明治政府最高領導人)和伊藤博文(日本第一代韓國總督)等,都是來自薩摩和長州兩地,可知「薩長」兩地在近代日本地位超然也。
德川幕府知道薩摩和長州人民兩地有心反叛,自然派兵討伐,間接促使「薩長同盟」加快形成。之後,以薩摩、長州和四國土佐(今天的高知縣)三藩為首的反對勢力與德川幕府爆發多次武裝衝突,最終以後者全面投降閉幕。由明治政府成立(1868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為止,薩摩和長州人才輩出,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長期領導日本現代化,「薩長同盟」四字也成為了日本近代革新勢力的象徵。
執政最長
安倍晉三以「薩長同盟」比喻自己與鹿兒島議員們的友誼,當中不無誇張成分,但今天的他身份為日本首相,位處權力核心,比起當年倒幕的「長州」武士,其實更與德川幕府將軍地位相似。
安倍晉三自2012年起出任首相,至今已近六年,去年自民黨修改黨憲讓他可以第三度角逐自民黨總裁一職,倘若成事,到退休時將會成為日本近代執政最長首相。背景如斯,安倍說自己不是「建制派」而是「改革派」,實在是丁點兒的說服力也沒有。
可惜當今日本反對派不成氣候,旁人唯有眼白白看這位現代幕府將軍演獨領風騷了!
(編者按:香睿剛著作《笑看東瀛》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