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8月29日

劉天賜 生命通識

街頭演出

是不是「外國的月光總比本地的圓」?

這種感慨,源於近日看了及聽了世界各地街頭賣藝者的表演,比較本地街頭表演者的演出,果然發現:聲、色、藝,外國的街頭表演者,的確技高一籌!可能這是錯覺吧!因為只見到旺角街頭的演出!但是,有一點是肯定令我(人們)反感的就是聲音。我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巴黎、芝加哥等地大街上,看見的「街頭藝人」,無論是聯群結隊或個人表演,都不會喧嘩嘈閉的。或許這是東方人市集聚客的習慣使然。

早年,農村生活靠市集貿易,每隔短時間便有墟期,商業及娛樂活動皆在此日(外國也有墟日)。賣藝者上墟,佔了一地盤,便要吸引受眾圍觀。吸引方式很簡單,有徒弟鳴鑼,鑼聲大響,吸引途人注意,「夥計慢打鑼、打得鑼多鑼吵耳,打得更多夜又長!」師傅說完開場白,賣武的賣武,演唱的演唱,雜耍的雜耍,他們鳴鑼、喧鬧,乃呼召客人之法也。

外國早期亦如此,賣貨者,賣藝者皆以聲音吸引買家。人們生活上習慣了叫聲、鑼聲、嘈吵聲,代代承傳下來,自自然然不覺吵耳。至到城市化後,生活方式巨大轉變,人們在城市生活再不有墟期,生活重寧靜,甚至認為喧鬧聲、燈光都是污染環境。舊日,英殖時代,有「寂靜地帶」劃分,汽車也不可鳴號。然而,華人居所及街市都不在「寂靜地帶」之列。教師大罵全班吵鬧,便說:「班房像街市。」(昔日,香港小學階段,老師嚴格訓練、小孩子自律肅靜!不能多口,不能製造噪音),這是現代人生活在大都市的默契!大家要求生活美好,寧靜,不擾他人就是守則,也不分中西,不分貧賤,不分場合的。

香港在近十多年中,這方面顯然退步。市民質素下降(教育卻普及),家教、校教、社教都無見功效。最起碼一宗事,公眾地方的禮儀完全忘記。公眾地方大大聲談話、講電話,大膽到畫眉,剪手甲、腳甲。更加失禮的隨街不是吐痰,而是大小二便(不顧年紀、性別)。

這是全市民風的大倒退,比什麼政治問題都嚴重!因為香港自以為是國際級大都會,乃現代中國南方大門,有770萬人口,是個最先鋒的地方,一旦淪為最下賤的,低端人口居住城市,怎能興旺?

我不敢妄下判斷,正如網上很多人指:「大媽」們皆內地移居香港人士,沒有統計。然而,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的確將中國很多優雅生活習慣和態度徹底消滅了。我亦不便評論街頭賣藝者,因為各有各欣賞演出的準則,各有各人的口味,但是,街頭賣藝總有「潛規則」遵守。

什麼地方?不能阻塞其他人士及商店的通道。

什麼時候?不能在繁盛地方行人最匆忙之時。

什麼態度?是望受眾打賞的,不能強求。

什麼要自律?不能喧嘩,不可阻路。

早前,在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有條件街頭演出,但在尖沙咀、銅鑼灣公共地方,條件不合適,這是問題了。核心問題,在不合適街頭,做不合適之事而已。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