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日
五年後重返波爾多Medoc Chateau Caronne Ste Gemme酒莊古堡,有點難以置信。五年前已想不到有幸去一個如假包換的波爾多古堡作客,當時我的酒肉朋友阿史與拍拖多年的女友雪莉「拉埋天窗」,他們一眾十多(美國)人,只有我是異族。因為從沒住過古堡,既好奇也虛榮,就不理會自己其實不適合與群眾相處,加上是異族,又同住一個禮拜那麼久,所付代價其實不少。
百年歷史
五年後的今日,已忘記當日不快,又跟隨原班人馬,再來同一個古堡作客,為阿史和雪莉慶祝結婚五周年。十幾個美國人,只有阿史夫婦和阿史兩個女兒是相熟朋友。與陌生人一起旅遊從來不是明智之舉,有道相見好同住難,更何況是異地,又同住在一個大家都是客人的地方?古堡招待我們一眾是因為其中有酒莊芝加哥的入口商,他們與莊主由生意夥伴到做朋友,已經有十多年歷史,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讓我們進佔酒莊的古堡。
古堡建於六十年代,跟隨十九世紀狩獵堡建築風格。像大部分法國酒莊莊主,Ch Caronne Ste Gemme的主人François Nony與弟弟Georges是葡萄酒家族。十九世紀祖先在法國中部賣酒,母系Borie,父系Nony,曾祖在一次大戰後買下現今的波爾多葡萄園,百多年後,今日酒莊總面積130公頃,旗下有兩個品牌Caronne Ste Gemme和Labat,前者種有葡萄39公頃,Labat有7公頃。從古堡大門口向前走,右邊土質多黏土沙石,較適合種植梅露,順理成章的是梅露蘇維翁參半的Labat葡萄園。左邊泥土多沙礫,不但排水快,沙礫吸收陽光熱力,有助遲成熟的蘇維翁,所以這邊就是混合差不多三分二蘇維翁、小量Petit Verdot,其餘梅露的Ch Caronne園,兩邊葡萄園的盡頭就是釀酒酒莊Chai和莊主辦公廳。
五年前第一次試嘗Ch Caronne葡萄酒,感覺是傳統的波爾多,以蘇維翁掛帥,跟梅露再加小許Petit Verdot,當時等級是Cru Bourgeois,雖然知道不是所有布爾喬亞的波爾多紅酒都物有所值,但覺得Ch Caronne絕對是這等級很好的表表者。今日重來,Ch Caronne卻像多個質素佳的布爾喬亞波爾多酒莊,Chasse-Spleen、Les Ormes de Pez一樣,已脫離波爾多Cru Bourgeois監管機構,寧可獨立自主,用自己認為最好的釀酒方法,不願再受制於波爾多官僚機構各種條文限制。脫離Cru Bourgeois後,酒莊旗下兩個品牌AOC就只能簡單地叫Haut Medoc。不是認真酒客,可能不知道Haut Medoc是波爾多一個有規模、價值的酒區,真正愛葡萄酒又追求價值的酒客,都會找Haut Medoc、Fronsac、Listrac、Moulis這些產區內的酒莊。相對來說,普通人常被Bordeaux Superieur甚至Grand Vins de Bordeaux這樣的標貼騙倒。大家以為既然是高級波爾多,「偉大」的葡萄酒,應該錯不了吧,這就上當了。不過,世事永無絕對,永遠有例外,波爾多當然有些釀做得很好的、物有所值的高級波爾多。
葡萄酒城
跟莊主Francois聊天,我說波爾多真是個為葡萄酒而存在的城市,在機場等Uber,電話上Uber指示在機場葡萄酒瓶旁等車。我心想這不是開玩笑嗎,機場那麼大,誰看得到一瓶葡萄酒在哪?而且我的平價飛機Ryanair停在波爾多主機場旁邊一個簡陋的小客運平樓,只有地面一層,入境處才兩個櫃台。結果走到主客運大樓前的露天停車場,就看見一個巨型波爾多紅酒瓶在停車場路邊。跟着幾天,走到哪裏,Pauillac、Bages任何一個村,路邊都看見這些紅酒瓶,隨便碰見一個波爾多人,都直接間接受僱於葡萄酒業。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