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
車廂內所見都是低頭族、餐桌上對坐的年輕男女低頭進食互不相干、連過馬路都低頭而不看車……那又如何?沒什麼。沒什麼之中,這動作由年輕人擴展到中年一代了。即使中年人這樣做,又有何分別?沒分別,如果低頭族沒有子女的話。
很多場合可以看到這種情形:教兒童打波中,「教練」突然掏出電話看;來接子女放學,站在車外不是看着校門等孩子而是看着電話;一家人在外吃飯,平均上一道菜看一回電話;在家播電影,孩子在看電影老子則看電話……這種事做多了,孩子會抗議,搞不好鬧出家庭糾紛。
加拿大一個家長BB,在觀看孩子打波,眼見當教練的家長不時看電話,很有意見,正在當時,褲袋震動,自然反應是掏出電話來看,低頭的三兩秒間,有呼叫聲,入波啦!誰的功勞?自家阿仔!賽後講波經,怎形容阿仔入波的雄姿?過了這一關,念及要全面被手提電話操控生活的現狀。
BB回憶往事,約在4年前,他仍使用一部黑莓手提電話,其功能已能滿足他的需要,不過,就時時被人笑「懷舊」,因為他是個中產收入人士,還不致被打成「窮到冇iPhone」,到黑莓宣布不再生產一般手提了,再用,就真是活該被人笑,這才換了一部小電腦型的電話,生活從此不一樣了。
這不止換了一種型號那樣簡單,用家會主動或被動地介入很多社交連結,使用電話的頻度以分鐘計。BB實驗不帶電話上班,得清靜專注之中,未免心掛掛,擔心錯過了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工作間使用電話的約章廣被討論,仍在「辦公時間不得處理私人電話」與「下班時間拒接工作電話」的矛盾中爭論。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