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6日
五十年代的香港移民屈氏家族成員屈志森、屈志堅為紀念母親屈葉素文女士,於2013年捐款200 萬加元予卑詩大學的亞洲研究中心/學系(Asian Studies),作粵語的推廣與研究之用,即時的效應是:2015-16學年,選修初級粵語可得3學分;次學年開中級課程,同樣有學分。一門學科算不算學分的分別很大。卑詩大學開有粵語學習班,以粵語作為一種應用工具或興趣來學習,有了這資源,粵語科開在語文學系,修習者可得正規學分,作為畢業成績的一部分。卑詩大學的粵語學習與研究,是香港中文大學以外的最有規模者。卑詩大學的粵語學習還連粵劇和廣東文化的推廣。
五年前捐款時,本職為會計師的屈志森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說:近年,很多講國語的華裔移民來到卑詩省,感到華人的日常用語粵語漸失主導地位,使粵語進而弱化以致消失並非不可能,因此想到要做點事來保存並振興粵語和粵文化,屈氏兄弟以已存在的為其母親設的「屈葉素文紀念講座」之名捐贈上述款項予卑詩大學,作為研究和發揚粵語和粵文化之用。屈氏家族又一成員屈志仁是文物藝術品鑑定專家。
過去數年間,卑詩大學辦了很多關乎粵語、粵劇的活動如粵曲比賽及粵文化展覽等等,香港不少文化人曾應邀參加。
粵語被掌權者評為只是方言,作為大多數香港人的母語地位似要被取消,至少輕化粵語工程已展開,香港人都關注其事。卑大亞洲研究中心主任金恩(Ross King)完全認同屈氏兄弟對粵語的重視及要保存粵語的必要性,因而接受捐款並致力推動粵語的教學與研究。不是捐款就得接受。中心曾四度拒絕孔子學院推動普通話教育的捐款。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