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13日

劉群章 酒食浪遊

倫敦下雪小兒科

倫敦下大雪,在當地是大件事,但比起芝加哥、波士頓、紐約,甚至美國東岸、中西部,倫敦所謂大雪實在小兒科。幾年前,4月中以為早過了下雪天,我駕着出租車由南達科他州往西行,看完Mount Rushmore四個總統雕像,開車往北達科他州Bismarck過夜,誰料車行不久遇上大雪,眼前白茫茫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這是州際公路啊。想停車避雪,但公路上人影鬼影都無,前後左右也看不見房子,只有繼續慢慢走,沒多久車子就在公路雪上失控,不停打轉,轉到對面馬路才停下,我嚇得魂飛魄散……

步步驚心

經過北達科他州那種經驗,我自然不當倫敦的雪是一回事。問題出在他們沒有處理下雪的經驗,不似美國,每年冬季如是,風雪來臨之前,人人都知道要怎麼做。他們甚至有個專門在冬天替人鏟雪,清理房子和車房門口、行人路上積雪的行業。相反地倫敦的風雪雖然是小巫,因為沒有人打理,仍會害事。早上打開我們四層高房子樓下的大門,四級梯階鋪滿雪粉,一個不留神,一定倒頭栽下去。就算市中心和遊客區,行人路上也是一團糟,雖然我已經非常小心,一步一驚心地走往瑜伽中心,但是鞋子在那種又雪又冰又水的路上,完全不管用,我還是摔倒了。萬幸只是膝蓋皮破了,骨頭都沒事,真的抹一把汗。朋友說,你住芝加哥那麼多年,怎麼還不習慣這種天氣?他們不問猶自可,一問就叫我想起自己現在無家可歸,只是寄人籬下地暫住一下子……我總是回答:芝加哥我家是中央冷暖氣系統,我的吉普車就泊在大廈五樓,我去的地方大多數都有巨型停車場在門口……根本不需要走這種冰雪一團糟的行人路。然後心想,那麼有車的倫敦人呢?他們車上會不會有鏟雪「架生」,抑或他們像管理道路的一樣,對付下雪天全無準備。

喜愛倫敦

如果你以為我不喜歡倫敦這個新竇,那麼是我太誇張,誤導了你。儘管倫敦這竇是「搭單」,但姪女始終是家人,相信不敢隨便踢我走。外國人常說的一句話:不喜歡倫敦就等於厭惡生命。我在雪地上摔倒時這樣提醒自己,還有在廚房想做某個菜但沒有自己以前的架生……總之常常記着家在倫敦的好處。世上沒有完美的樂土,沒有兩個地方的好處壞處一模一樣,比較是沒意思的。搬家才幾個月,我已經享受過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倫敦特點。劇院?我看了Pinter的經典作《生日派對》、英國當紅劇作家Jez Butterworth與名導Sam Mendes合作有關愛爾蘭問題的The Ferryman、還有懷舊音樂劇Motown。博物館?暫時只去過South Bank泰晤士河南岸的BFI看英瑪褒曼回顧展、希活藝術廊、在伊利沙伯演藝廳聽過一場免費結他民歌演唱。還去過那些本地人與遊客都深愛的、各有特色的市場,由Borough Market到Spitalfields、Exmouth、Shepherd……可惜仍未踏足那些又大又綠的公園,海德、肯盛頓……在倫敦,欣賞藝術不一定要去博物館、要去Tate Modern。比方說,我家附近Chelsea就有一個非牟利機構Chelsea Arts Club,為鼓勵支持藝術與設計教育而設,亦讓開始冒頭角的年輕藝術家,有個屬於自己、可以展出其作品的地方。這地方有的是歷史,高低文化俯拾皆是。如果你像我,喜歡認識新的酒莊、試新的葡萄,倫敦是天堂呢。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