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9日

葉輝 生命通識

茶果嶺羅氏大屋

話說上世紀早期,在茶果嶺定居的大多為客家人,主要為鄧姓、羅姓、曾姓、黃姓及邱姓,其中羅寬出任茶果嶺的代表,列為「四山頭人」之一,以管理村務;而位於茶果嶺大街的羅氏大屋,由羅氏家族於1900年前後所興建,乃茶果嶺村內現存最古老的民居。

此一大屋兩層高,外牆由俗稱地牛的花崗石所砌成,非常堅固,屋頂則鋪中式瓦片,門框及入口地面鋪砌平滑石板;下層曾闢作祠堂,二戰之後,曾用作塑膠工廠,上世紀六十年代羅氏後人分租給外來租客,高峰期曾住有200多人;羅氏大屋與天后宮一樣,見證茶果嶺變遷及打石行業興衰,兩者同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及至世紀上半葉,茶果嶺發現優質高嶺土,村民遂轉為燒製陶瓷,至八十年代末始告式微。

如今天行走於茶果嶺村,沿後山一帶散步,眼前就展現昔日的高嶺土場了;就在此塊荒地上,當中有一座奇特的弧形建築,樓高三層,俱以磚砌成,恰似傳說中的巴別塔,如此建築在本港可謂絕無僅有;沿石級登上塔頂,可見一座舊式墳墓,墓碑字體模糊,隱約辨認出「福德公之墓」五字。

按照客家人士的習俗,若在開墾土地或在建屋時發現遺骨,必另立墓穴以安葬,由於不知道先人姓名,於是就泛稱為福德公,每年拜祭以祈求庇佑;據茶果嶺村村長邱東所憶述,此一墓穴乃由他的太公在道光年間所建造,為一座風水墳,名為「絲線吊金鐘」;為讓此一墓穴取得上好風水,所以就建於高台之上,其時居高臨下,猶可遠眺港島一帶景色。

此座磚砌建築物似乎經過一番心思設計,究竟那是專為墳墓而建,還是昔日開發高嶺土所留下的遺物,倒值得有關專家探討;後來,規劃署於2013年建議,擬將高嶺土場改建為15幢住宅,風水古墳必受影響,故此規劃遭到邱氏族人極力反對。

事實上,如今在茶果嶺村仍可見到不少就地取材的石砌建築,街上的老店及冰室未被城市發展所取締,因而富於懷舊色彩;於1956年所成立的茶果嶺鄉公所,現已改名為茶果嶺鄉民聯誼會,續為當地居民服務,從名稱可知悉村民認同「鄉民」身份;茜草灣已不復存在了,油庫亦於1991年遷往青衣了,原址多年前建成大型私人屋苑麗港城及滙景花園;「四山」則僅有茶果嶺及鯉魚門兩處,仍依稀保留石礦場遺蹟,以及昔日村落遺風。

如今猶可追溯茶果嶺至為興旺的年代,打從1947年油庫設立之時起,及至觀塘工業區之出現,此一油庫曾為茶果嶺村民帶來就業機會,遂吸引外來人遷居至此;就在此時,正好遇上內地人口南來的高峰期,租金便宜的茶果嶺,就成為新移民的棲身之所,有些人更在村中開設小型工廠;據1955年的人口統計,居民達6500人,其中生產瓷泥及麻石的工人則佔二三千人。

二戰之後,陶瓷業一度日漸崛興,然而,石礦業則逐漸式微;此所以經多年開採石礦及開採高嶺土,原本海拔497呎的山丘如今僅餘一半的高度;隔着海港遠觀茶果嶺,仍可看出近似茶粿的形狀,然而,一旦移步到達山丘之上,往下一望,則可見出,山體已近乎挖空了。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