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9日
早前乘港鐵至太和站,信步閒逛而至蓮澳,旁邊有半春園路,可駁通石蓮路,查石蓮路可通往石鼓壟,另一邊則可通往蓮坳,終於得見聞名既久的半春園;此一靜修之所並無直接公共交通,大多經由太和站沿着石蓮路上山,在吐露港公路天橋底不遠處,就是半春園了;半春園全名為香海蓮社半春園,佔地200餘萬方呎,為區內面積最大的佛教寺院。
半春園之正確位置,就在大埔西部石鼓壟,此為黃筱煒故居,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而大雄寶殿、德煒堂及玻璃屋則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考究此一古老建築的歷史,始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原本建於錦山山上,後由一名叫黃筱煒的居士,在其家族所擁有的土地修建為靜修之所。
話說黃筱煒又名黃德煒,在港經營永利威酒莊,生產五加皮酒及玫瑰露酒,兩酒行銷海外;早年黃筱煒居士定期與兩名知己前往半春園作半日遊,交流佛學,經常誦經膜拜,查「半春」兩字,內含「三人半日」之意,頗具心思;及至1967年,黃筱煒遺孀黃羅少珍將半春園移交於1933年成立的香海蓮社接管,發起人為曾璧山、李公達、周佛慧等,易名為「香海蓮社半春園」,重修「大雄寶殿」,先後增建「地藏殿」、「觀音殿」、「藏經閣」及「思親堂」。
其後黃筱煒潛心學佛,遠赴上海皈依印光法師門下,1928年在蒲崗村組織「哆哆佛學社」;於上世紀三十年代購入半春園現址;1953年黃筱煒將「哆哆佛學社」遷移到半春園作為道場,增設園林山景以及多間殿堂,其中大雄寶殿內供奉由江蘇運來的「西方大聖三佛」,殿前設有一對銅麒麟,亭台樓閣至今仍保持原貌。
至今永樂街為永利威酒莊所在地,提起永利威,皆因在幾十年前,此一品牌乃酒中明星,戰後拔蘭地尚未流行,本地有錢人就以飲永利威五加皮玫瑰露為時尚,乃有「半邊雞,一壺永利威」之說;其時擺結婚酒,必然要用永利威所生產的名酒,主人家才夠體面,更有甚者,永利威所出品連外國人都喜歡,遠銷至歐美東南亞,就連日本人亦來港與黃氏洽談代理權,背後全因兩種酒各有一條秘方,就掌握在掌門人手中。
兩條秘方至今已傳至第四代了,事實上,永利威兩種名酒乃於清光緒年間,由南海人士黃星墟所創辦,而兩條秘方亦由他所創製,五加皮與玫瑰露與別不同,因而脫穎而出,秘訣在於用心與講究;藥材和香料俱用最名貴的,比如肉桂,若然害怕桂皮燥熱,就得要用刨皮的肉桂;玫瑰露則要以新鮮的玫瑰花蒸製,若四川盛產就用四川的,英國盛產就用英國的;釀製過程亦相當用心,藥材要以炭火提煉,每種藥材都要幾蒸幾製,方可榨取藥汁精華。
黃氏每次都要坐在火爐邊,一坐就是8小時,相當辛苦;子弟不肯捱,反而一個家僕肯做;此人名叫霍三九,在黃家當雜工而目不識丁,專責帶少爺返學及放學,然而,此人很刻苦,黃星墟很欣賞其為人,覺得與其將秘方交給不願做的子弟,倒不如傳給敢於擔承的家僕,由是刻意栽培,從而讓他參與煉藥及釀酒。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殖民」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