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
最近因緣際會,學懂一個中文字,以及一個英文字,彷彿時光倒流,小學雞背着書包上學堂,實在有一點「回春」的感覺。沒錯,既是回春,亦是叫春,春啊春啊春春啊。
對於一些又長又臭的事物,我習慣寫作「水蛇春咁長」,卻原來一直都是錯了,那個春字的正確寫法是「膥」。
膥者,未成肉,即是蛋,不得不佩服造字之神倉頡是何等的精妙,讓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馬上望文生義,弊只弊在讀法失傳,沒幾個飽學之士知道「膥」與「春」同音。
換言之,形容又長又臭的事物應該寫作「水蛇膥咁長」。再考究下去,香港北區有一個無人小島,位於沙頭角海東側,吉澳以西,鴨洲之旁,名曰「鴨籮膥」,英文音譯正是Ap Lo Chun。鴨洲狀如一隻趴地鴨,相隔不遠的無人小島則是圓滾滾,土著先民發揮甚富鄉土氣息的想像力,將之描繪為「鴨屁股的一隻蛋」。
除了「鴨籮膥」之外,番禺有一處地方叫「雞膥巷」。
膥的讀音是春,意思是蛋或卵,引伸到動物的生殖器官,同樣泛稱膥,例如盛載「蛋蛋」的那個「袋袋」。對於這麼一個關乎傳宗接代的袋,與其委婉地叫作Spring Pocket,倒不如名為「未成肉袋」。
走筆至此,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覺得嘴角含春?還未講完呢,由膥這個字,讓我繼續順藤摸瓜學懂一個英文字:Orchiectomy。千萬別害怕,Orchiectomy的字母儘管多到又是「水蛇膥咁長」,但意思其實很簡單,切除睾丸就是了,亦即切割膥子,或曰閹割,或曰閹膥。
本地政壇十分流行用一個「閹」字來說三道四,惹來特首林鄭月娥頗有微言,評為不雅。若要避免不雅之譏,我提議大家以後說成「切割未成肉袋」,彼此自可如沐春風。
(編者按:林創成最新著作《嚮往發呆──Major Tom告訴我的97件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