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月11日

黃獎 藝文評論

不可小覷的青春新一代

如果說《畢業生》的忘年戀是少年的迷失;在《以青春的名義》中,迷失的則是中年人,少年反而來得老練。

在1967年上映的《畢業生》固然是經典,不過它的成功在於簡單劇情的強烈衝擊;事隔50年,今時今日的青春,需要用豐富百倍劇情來承載,才反映得了現今社會的複雜結構。

雖然兩段都是忘年戀,但角色的主導性恰好相反。當年的Mrs. Robinson主動玩火,全程扮演控制大局的角色;今日劉嘉玲演的中學老師身陷中年危機,丈夫的出軌令她失去方向,在失控的生命軌道上,碰巧遇上小男生,糊裏糊塗的受他擺布。她就像一個迷了路的人,在萬分焦急之際,隨便拉一個路人來領路,殊不知對方一樣沒搞懂方向。

相反地,當年的Dustin Hoffman演入世未深的男生,一派羊在虎口的模樣,無法抗拒美艷姨姨的擺弄。也許,這是大家的前設共識,老是認為成年人有經歷,思想自然複雜,就可以控制(甚至玩弄)年輕人。在50年前的電影設定,世界可能是單純的,這種設計容易被接受。

然而,《以》片的中學男生,卻不是一般中產家庭的出品,他生於中港忘年婚姻的社會問題之中,年輕媽媽成功來港定居之後,就拋夫出走;男生由老父(董瑋飾)養大,他反過來要照顧老爸的感情缺憾,這樣長大的男生,可以用什麼態度來看待愛情呢?甚至說,他眼中的男女關係是怎樣的角力呢?

吳肇軒演這個男生,一開始就擺出一副技巧純熟的態度,與同班女生們的互動,完全是得心應手;於是,他的注意力便轉移至代課老師劉嘉玲身上。這一來,在技術層面上,當老師的其實在溫室長大,反而是進退失據的一方,根本沒有經驗在這角力中取得控制權。

片名刪掉「愛你」兩字

連男生的小女友也看得出他們的忘年戀,正面提出質疑,其實,難道男生就不知道這段關係的不可能?不過,觀眾多半會忽略一點,男生是在不可能的愛情中長大的,我們看「神鵰俠侶16年」是幾十頁小說的事,他卻是在老父的日夕癡戀中長大的,所謂「不可能的愛情」,對他來說可能另有一種魅力。

相信會有人認為這對男女主角之間的不是真愛情,小男生只是用老練世故來掩飾戀母情結,我覺得這未必是重點。導演譚惠貞說:「當年故事命名是《以青春的名義愛你》,但現在我想是否『愛你』,其實需要留待觀眾自己決定,所以將名字改為《以青春的名義》,把空間留給觀眾。」

我從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當「青春」的不悔配合「老練」的攻略,根本就是無堅不摧,是否愛,已經成為了次要!

這部戲,劉嘉玲演得好是有目共睹的,不過也是意料之中;吳肇軒的表現更是令人驚喜!譚惠貞和吳肇軒這兩個名字,絕對值得注意!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