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6日
出前一丁生產商日清食品在香港掛牌上市,自然而然勾起「一日三餐公仔麵」的苦貧歲月回憶。在上世紀的香港,或說在戰後的日本,哪個窮鬼沒有領略過這種即食麵帶來的廉價充飢之惠?即使阮囊羞澀如今變得口袋稍為寬裕了,夜闌人靜忽然肚皮咕嚕咕嚕,出前一丁那個外賣裝束的「清仔」仍然是窩心送暖的患難之交。
日文「出前」,即是外賣,「一丁」解作一客,外賣一客拉麵是安藤百福的創意發明,1958年推出全球首款即食麵,1968年則以現在家喻戶曉的出前一丁包裝面世。
大約十年前,旅遊大阪之時參觀過表揚安藤百福的即食麵發明紀念館,驚見日清食品在這麼多年來賣了那麼多不同款式和不同口味的麵餅,不能不為這位享壽97歲的「老餅」衷心表示敬佩。再想到安藤百福本來是生於嘉義的台灣人,原名吳百福,不禁油然更添一絲親切感。
即食麵是時代的產物,慘吞兩枚原子彈的日本戰後頹垣敗瓦又飢腸轆轆,美國佬以援助之名大量傾銷小麥麵粉,說是讓日本人製成麵包,可是安藤百福不以為然,吃西式麵包等同於接受外來文化入侵,麵粉應該製成亞洲傳統麵條才對啊。
尤其重要的是,安藤百福當時負債纍纍,必須在生意業務之上來個窮則變,而且捱餓的日本人滿坑滿谷,他們需要廉價食品,於是這位已屆中年的四十多歲男子,埋頭苦幹在自家宅園土法研製即食麵。及後的故事,毋須多說了,出前一丁賣個滿堂紅;我想強調的是,中坑創業不是夢,苦貧歲月也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老餅賣麵餅賣到上市。
據統計,香港每人一年平均消費56.4份即食麵,一周一份左右,堪稱熟手食客。我來問問各位專家,出前一丁的最佳食法究竟如何?應該煮到透嗎?應該過冷河嗎?調味粉放落煲還是放落碗?答案恐怕言人人殊。
(編者按:林創成最新著作《嚮往發呆──Major Tom告訴我的97件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