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1月7日

陳仲謀醫生 身心掃描

精神健康服務公私營合作建議

新特首最近發表她就任後第一份《施政報告》,洋洋數萬言,其中有3個小段落,展示新一屆政府對香港精神健康服務發展的願景:

一是增加個案經理(Case Manager)的人手比例。二是優化公私營合作,縮短公立醫院精神科病人輪候診症的時間。三是增加社區綜合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的人數,以加強有關的服務和督導工作。

坦白說,特首的建議沒有新意,雖然不能妄稱為因循苟且,但和她揚言大刀闊斧的改革理念有背道而馳之嫌。

第一和第二點都是有關增加人手的問題,相信廣大市民都知道,增加專業人員的數目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到。香港特區政府擁有豐厚儲備,新特首又聲稱會大灑金錢改善市民的福祉。個案經理多由社工、護士和職業治療師充任,人數嚴重短缺,註冊臨床心理學家也是供不應求。政府仍然未有實質的方案增加上述專業人士的數目,庫房金銀滿屋也不濟事,就好像先輩逃避戰火,身懷金條,但始終買不到東西吃,白白捱飢抵餓。

精神健康服務是以團體為本,香港的模式是由醫生領導其他專業人士。由公私營合作以解決燃眉之急,似乎是可行的。

公院承擔住院個案

香港現有大約360多名註冊精神科醫生,其中約160位是私人執業。換句話,公私營醫生的比例大概是5比4,所以基層市民患有精神病,需要在公院輪候診治的時間簡直是漫長到不可接受。如果醫院管理局能籌劃具體分案,邀請一些較有空閒時間的私人執業精神科醫生拔刀相助,減輕公營醫院沉重的工作擔子,實在是「雙贏」的好事。不過,這種公私營合作始終不是長遠之計。精神健康服務團體的人手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短缺,遠遠落後於世界其他先進國家,連跟世界衞生組織所定的基本標準也有一定距離。如果精神健康服務的改革仍然未被重視,得不到執政者的青睞,不容於大刀闊斧的施政範圍下,最終一定會捉襟見肘,「倒瀉籮蟹」。

其實,公私營合作計劃早已有先例:有關當局曾安排剛離開公營機構的私人執業精神科醫生,在雙方面同意的條件和時間下兼職服務,以紓緩門診的嚴峻壓力。筆者道聽途說,一些地區的兼職醫生工作相對悠閒,但另一些地區的同事則忙到不可開交,這就是另外的「不均」情況。所謂「見微知著,一葉知秋」,改革不到位,就連修補的工作都會左支右絀,事倍功半。

話得說回頭,招募兼職醫生的措施存在很多變數:接受邀請的醫生的人數變動可能很大,令管理人員無法準確預計病人的輪候時間。理由很簡單,當一位醫生的求診人數已經排得滿滿,他縱然想當「半義工」,也會有心無力。另外,醫管局投入該計劃的資源不多,吸引醫生做「半義工」的時薪絕不吸引,這又是一個「不足」的弊病。

兼職醫生絕大多數會被安排在門診部工作,對住院病人的服務起不了作用,但需要留醫的病人卻愈來愈多。

以前,私立醫院會接受不太嚴重的精神病人(無暴力和自殺傾向)留院診治。不幸地,多年前有一名女病人產後出現抑鬱症,在一所私家醫院墮樓,造成重傷及全身癱瘓。病人家屬進行法律訴訟,該醫院和主診醫生被裁定要賠償巨額金錢。自此之後,本地幾乎所有私家醫院都用各種理由拒絕精神病人入院治療,如此,所有需要接受住院治療的病人,無分貧富,一律由公立醫院承擔。政府不主動和保險業界商討精神病的保險問題(歐美各先進國家都有完備的精神病保險制度,但自稱現代化的香港獨無此有效保障,迫使本港醫院把精神病人拒諸門外)。這種怪現象,與當局構思之中的公私營合作進程無疑是分道揚鑣。

據說開業不久的港怡醫院有預設精神科病床,希望他們能扭轉乾坤,給有需要的病人另外的選擇,我們業界對此新氣象拭目以待。香港是一個最開放的資本主義經濟體,所以精神健康服務界的持份者應反客為主,主動積極向政府提出建議,甚或率先自行推出新服務,而不是苦苦等候政府各部門的諮詢研究,再在立法會排期通過撥款。

「精神健康服務的公私營合作建議」口號叫得漂亮,但以前不乏失敗例子:如政府首先引入「腦部電能震盪」( Electro-Convulsion Therapy)去治療抑鬱症,招徠私家醫院病人試用,但收費和私家醫院相若。私家醫院病人反應冷淡,而這次公私營合作便無疾而終。

未雨綢繆減少後患

明眼人都知道《施政報告》以寥寥幾個字勾畫公私營合作的概念,只是虛應故事,其中縱然有調整,總離不開新瓶舊酒,因為問題的本質未得到認真對待。香港地方雖小,但政府要處理的問題太多,各個利益團體同樣全力爭取更多公共資源。九七年以來,特區政府都把房屋問題放在日程表的首位,這當然是無可厚非,但最高當局把精神健康服務放在較次要的位置,就不能不教有識之士扼腕痛惜。為政者對我們業界聲嘶力竭的呼籲可能不是無動於衷,充耳不聞,而是沒有遠見洞悉潛伏的危機,未雨綢繆。加上政事繁重,官員窮於應付是可以理解的。

公私營合作的概念,政府既然無暇主導,就應交給民間非牟利團體接手負責。如果怕公帑被濫用,可以借用清末洋務運動時改革派倡議的「官督商辦」的模式進行。本專欄已經多次建議當局成立一個有關組織,統籌所有精神健康服務的問題,以便集中資源,更有效地緩解病人的痛苦。孫中山先生曾上書清朝大員李鴻章,提出「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建議。首兩項的意思,相信讀者一定會明白,而第三項應用於今日,就是解決於不同聯網病人有不同待遇的不公平情況。孔夫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市民大眾是明白醫療人員不足的難題,但會憤恨制度的不公平。

最後,筆者忠告政府認真處理日益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以免後患無窮!

撰文: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