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0月9日

林艷虹 音樂殿堂

首位獲BBC委約香港作曲家林丰
嘆每搞大型創作短一兩年命

「作曲是辛苦、拖長的過程,每次大型創作都短一兩年壽命。」

「作曲不浪漫,不像電視劇般走到海灘看海浪和雀仔就寫出來。」

林丰,一個少筆劃、不怕罰抄的名字,是本地年輕作曲家,也是香港管弦樂團藝術策劃總監。父親是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 童年會一家人親親大自然之外,父母更啟發了他的音樂細胞。自幼學鋼琴和大提琴, 13歲曾於港督府表演,跟彭定康握手。負笈英國後開始作曲,後來更成為首個獲英國廣播公司(BBC)委約的香港作曲家。

「真正作曲過程是坐在房中,在白紙上寫出想像的音符,再去鋼琴前把音樂彈奏出來。」甚少華人作曲家獲西方大音樂機構垂青,林丰曾三度獲BBC委約作曲,又與多位世界著名指揮及樂團合作,現實中他並不是浪漫不羈那類人,創作時好平實。

相對於雄渾壯闊、澎湃激昂的交響樂,爸爸林超英聽完後他的作品,常評價為「好慢」、「不是炫耀」。

他笑一笑表示:「世界很多東西太快、 好炫耀,所以我的許多音樂都偏向慢步伐,沒有明顯節奏感,對我來說已是好靚的聲音畫面,猶如抽象畫,想把別人的靈魂吸引住,這是我想走的方向。」他的主要作品是管弦樂曲,也寫過一些室樂和小型作品。

林丰一雙對音樂敏銳的耳朵乃從小受家庭熏陶,他的母親曾任中學校長,哥哥林力是知名時裝攝影師,他小時候和家人居於天文台宿舍,家教甚嚴,不可以看電視和玩遊戲機。「睇完《六點半新聞》便要熄機,屋企一邊播放古典音樂或聽香港電台第4台古典音樂頻道,一邊吃飯。」

因為聽很多古典音樂,同學覺得他怪。「就算升上中學,他們仍然不明白為何我花那麼多時間練琴。」同學經常去玩、打麻將,他則專心學音樂,但他從來沒半點比較或羨慕心態:「我一點都不坎坷、不慘的,只是大家選擇不同。」

聽媽媽說,他四五歲已在鋼琴上摸索,寫低音符。「但我完全忘記了,真正第一次作曲是16歲,當時在外國讀音樂課時被迫作曲。之前在香港讀書,沒有人同我提過可以作曲或鼓勵你去創作,但今時不同往日,現在這些機會多了。」

大學時期接觸許多音樂,從古典到二十世紀當代作曲家的音樂均有涉獵,當時他選了作曲專業,開始用筆在五線譜上創作,走向古典音樂作曲家之路。2003年,他的作品《內光》首次在香港公開演出。2年後他的管弦作品《明》由英國廣播公司愛樂樂團首演,讓他在英國樂壇打開了名氣。

曲酬每分鐘一萬元

2007年,28歲的他初次獲得BBC音樂會管弘樂團賞識,委約創作,自此機會接踵而至。那一次歌曲長度為23分鐘,曲酬是每分鐘港幣一萬元。

他形容:「外國委約創作的要求少,當時與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合作,唯一要求是歌曲內容要來自博物館其中一樣物件。」

2008年,他第二次獲BBC委約創作了小品Be。而2012年第三度獲委約創作的Endless Forms,於7月的逍遙音樂會上世界首演。「相對於第一次,第二三次都沒有方向,只知道歌曲長度及使用的樂器,創作是自由發揮的。」

他指Be由12個人負責,每人寫一分鐘多的音樂,然後串聯在一起。「猶如接龍,整個音樂主題是music and chance,作曲次序是擲骰決定的,要收到之前的作品才開始作,幾好玩,可惜我是第一個。而Endless Forms乃來自Charles Darwin最後兩句美麗句子,我選取這兩個英文字,主要講進化論。」

他指:「作曲某程度上是problem solving,有些問題是別人給你,有時是自己給自己的。」回想2010年,他為香港管弘樂團創作的第一個作品《融》,代表香港於上海世博首演。

「在五六分鐘音樂裏面,要表現香港多元化一面,包括科技、自然、繁忙等元素,起初我好懊惱,慢慢開始列點,每一點找相關音樂,譬如大自然方面,就請教爸爸哪裏可聽到香港常見的鳥類聲音,原來香港有個觀鳥會網頁,一些有心人錄了好多雀仔聲。」

廟街女人街找素材

雖然互聯網便利,不用親身錄音便找到所需聲音,但他亦親力親為做好每一分一秒。「香港玩具業曾很蓬勃,於是自己去廟街、女人街逛,買了七八件由香港製造、要入電芯的玩具,在《融》歌曲尾段一次過開啟所有玩具,把聲音錄進裏頭,非常有趣。我喜歡將好多主意混在一起,又在歌中加入佛家歌、聖詩,象徵香港的共融文化。」

完成別人的挑戰已經不容易,但更困難的是衝破自己內心的挑戰。「讀碩士那年我花太多時間思考music identity這個問題,接近半年沒有作曲。因為看見譚盾、陳怡非常成功,於是不停思考作為中國作曲家的身份應怎樣?如何代表香港作曲家這個身份……後來醒覺這是多元化世界,創作根本不需要被自己國籍規限。好的音樂只需要有一定完整性、驚喜和創新便成。」

他大學畢業後在倫敦做過3年藝術行政工作,之後專心作曲,兼職編曲、藝術行政工作養活自己。今年出任港樂藝術策劃總監,使命感和責任多了,他希望帶更多音樂給香港觀眾,另外培育更多人才。「我鼓勵年輕人把握機會多嘗試,做藝術創作要忠於自己,寫自己想要創作的而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至今我仍然好滿意大學時期寫的第一首作品《內光》,當時沒有壓力,想到什麼便寫什麼。」

對一般人來說,聽音樂是一種娛樂或療癒,林丰的手機沒有音樂清單,平日只是在公司和家中聽歌。「我最享受放工回家的路程,絕不聽音樂,因為不想分析、不想腦袋太忙。不過,無論是聽音樂、看電影或欣賞藝術作品,我常鼓勵人多接觸不同事物、多批判,從而反思自己喜歡什麼。」

喜歡音樂探索的他,將於香港電台的「青年音韻樂悠揚」音樂會(10月21日,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演繹最新作品,包括靈感來自柴可夫斯基October: Autumn的《秋浪》,由女鋼琴家李嘉齡、指揮家廖國敏及香港城市室樂團合作演繹。另一首充滿科幻電影感的現代樂章《火星:戰爭之神》,則改編自作曲家Gustav Holst的同名作品,他與電子音樂人蔡世豪合作,結合電子音樂及管弦樂,再配以視像效果,務求為觀眾帶來創新驚喜。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