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0月9日

占飛 忽然文化

彼得伯格預測應驗

今年,兩位伯格先後逝世。約翰伯格在1月以91高齡過身。彼得伯格(Peter L. Berger)則在6月逝世,享年88歲。

修讀社會學的大學生,必讀過彼得伯格和陸文(Thomas Luckmann)合著的《社會建構真實》(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此書已列入美國社會學的教科書。國際社會學會(ISA)選出二十世紀影響最大的5本社會學著作。一如所料,韋伯的《經濟與社會》位居榜首,《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第四,第二是C.W.米爾斯(C Wright Mills)的《社會學的想像》──當年中大社會學系學生必讀,彼得伯格的名著第五。

此書卑之無甚高論,只是總結前人的學說成為「基本理論」。簡要言之,人類組成社會,不斷互動而建立價值、行為規範、道德準則等等。這些經過外在化(Externalisation)和客體化(Objectivation)成為「制度」(Institution)——有白紙黑字
的政治、法律、經濟、教育和不成文的文化都是制度——就成為外於、大於和高於個人的社會真實(Social Reality)。個人通過學校正式的教育和家庭、朋輩等非正式的「社教化」,「內化」了價值、行為規範、道德準則等,使各種制度可以傳承下去。現代人由是成為「社會人」(Homo Socius)。

現代人成「社會人」

彼得伯格也是新教神學家。六十年代,眾皆以為宗教式微,現代人愈來愈「世俗化」,有今生沒來世,失去「神聖感」。斯時,彼得伯格和太太合著《喪家的心靈》(The Homeless Mind),分析「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的現代人,心靈如何花果飄零。同時,彼得伯格充滿信心,1969年出版的《眾天使的一則傳聞》(A Rumor of Angels)中宣稱:現代社會仍然存在「超越的訊息」(Signals of transcendence),上帝未死,宗教未滅。現代人遲早在宗教信仰裏尋回自己的根。

證諸歷史,彼得伯格的預測應驗了。幸或不幸,宗教復興,彼得伯格大概已老懷安慰地去見他的主了!

撰文: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