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
一港人在溫哥華小留幾天,觀察得一現象,所見亞裔青年與其他族裔交往無間,都使用英文;回望香港,同族間反而有國語、粵語、英語的差異。
加拿大是移民國家,公民來自全世界,官方語文一定要嚴謹規範,讓各族各說各話,後果不堪設想。加拿大的官方語文是英語或法語,公民(長者例外)必須懂其中一種,不必很通,仍須足以survive,上大學、進入職場尤其從事專業,不通就免問了。以卑詩省的大學為例,入學英文考試往往是外國學生和中二、中三以上才來的新移民的要穴,考十次八次者不少;反之,英文如果夠好,像IB生、省試的英文在90分以上,可讀大學文科特別班,即選一課就修足全年學分,還小班教學如上私立大學,這一班學生是供第二年主修文學、寫作、哲學、文字語音學、歐洲古典文學等學系而設的。可以猜度其用心:非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多了,有拉低語文即英文水平的可能性,實用學科的語文水平及格就接受,但,使用語文學科的語文,要求極其精準,落重本保住一班語文尖子以保語文水平之不降。
還有政治因素。加拿大歡迎移民和留學生,來者不但是自願,且須申請,通過審批才移得成,申請者事前早知加拿大的官方語文為英文或法文,學好其中一種是自願和必需的。香港人講粵語、讀過書者粵英夾雜、書寫語也與中原不盡相同,外省人來到,就像移民去到加拿大,移民視學會、學好英文為必須且自願,外地來到香港者為什麼不港化而要港人北化?「這是國家政策、先一國再兩制……」該說服的是港人或北人?都難。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