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3日
工業革命改寫了人類歷史,從蒸汽機到電力,再拓展至今天的電子化世界,虛擬實體化的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智能機器、無人駕駛、3D印刷、機械人及納米科技等,正在以前所未有步伐和方式滲入生活,改變世界。
科技瞬息萬變,然而人類要面對的問題如伊波拉病毒、人口老化、水源短缺等,日益嚴重。因此,國家地理頻道一班專業團隊製作的電視節目《科研新世紀》,邀請了科學、醫學到科技領域的專家,探討科學界最新的研究課題,包括人口老化、人機結合、人腦運作、能源危機和水源問題,講解及分析二十一世紀的科研發展如何影響人類未來生活。
科學和醫學進步,人類壽命愈來愈長。數據顯示,1900年,人類平均壽命約為50歲,今天出生的孩子壽命長達80歲。可是,隨着人類長壽,面對的身體衰退和疾病問題愈來愈多。在一連6集的《科研新世紀》中,第一集會探討抗衰老科技,並請來不少專家分享,包括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研究衰老的生物學家S. Jay Olshansky教授、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老化研究中心主任Nir Barzilai博士等講解他們的發現。
其中,身為醫生兼科學家的Nir Barzilai博士特別拜訪一些百歲老人,看看他們長壽的關鍵,他提出不少疑問:「因為他們維持健康有規律的生活?吃特別的食物?」
其中一名男受訪者Milton Nussdorf表示,每天行走約4英里去吃早餐,然後下午喜歡去一間名為Dunkin Donut的小店喝咖啡、吃甜甜圈,非常享受生活。另一名女受訪者Rita Golomb同樣精神飽滿,她每天游泳,但已吸煙50年。
Nir Barzilai認為:「這班長壽人士當中,50%不運動,60%男性和30%女性仍有吸煙。儘管如此,他們似乎體內有一些保護機制,讓他們達到100歲。我們要做的研究是什麼基因或與長壽相關的細胞,讓他們降低衰老速度。」
節目還邀請一對夫婦:90歲的Martha和84歲的Kamin作例子,2人育有7名子女,住在著名的Mayo Clinic's老人退休社區。Martha雖患骨質疏鬆症、乳腺癌等疾病,但仍非常健談。
大多數身體虛弱的長者,不願長期留在醫院,而是繼續保持原來的生活質量,盡可能享受與家人一起、到世界各地旅行,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些研究的目的不是為追求永生,而是為延長人們健康生活的時間。
不得不提的是,出現在這部紀錄片的Laura Deming,才20歲出頭,已是一名為人類抗衰老事業奮鬥的年輕女科學家。普遍小孩8歲還在父母懷裏撒嬌、跟同伴玩樂的時候,Laura已開始思考人類的衰老問題。她在節目中表示:「起初我以為癌症是人類最重要的問題,後來意識到老化才是最重要的問題,應被重點關注。我11歲時發電郵給一位叫Cynthia Kenyon的女士,大膽問她,我能不能看她的實驗室。」
奧斯卡人馬助陣
Cynthia Kenyon是美國生化學家及老年病學家,她的研究是通過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來研究人類老化問題。而她發現了一種簡單的基因變異,可以讓線蟲延長壽命一倍,研究發現可能未來人類能青春長駐。
Laura Deming自12歲便開始接受Cynthia Kenyon指導,14歲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研究基因工程。2011年,17歲的她獲得泰爾獎學金(Thiel Fellowship),這個獎學金每年從全球挑選20至25名未滿20歲的少年,邀請他們到矽谷,提供人脈、資源幫助他們創業,前提是接受邀請的人必須輟學。Laura毫不猶豫地從世界頂級學府輟學,以獎學金作為老化問題的研究。
未來科研為了找到令人體延緩衰老、增加健康年期的秘訣,不斷研究,根治老化疾病的問題,除了專家討論這些社會問題外,製作團隊每集請來荷里活殿堂級製作人及演員,包括曾獲金球獎及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Angela Bassett、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的Ron Howard、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監製Akiva Goldsman等擔任嘉賓或參與製作。
人類與機械結合
第二集的主題講述人類與機械結合現象。以現今科技來看,人類與機械結合已不是天方夜譚。Cyborg是一種人與機器的混合體,令人類與電腦結合更趨頻繁,譬如現今醫療科技已可將機械義肢植入人體,令殘障者活動自如,而心臟病患者也能靠起搏器維持生命。
在第二集找來著名荷里活演員Paul Giamatti擔任主持,親身體驗科學實驗。拍攝前,他專誠到書店尋找科研書籍。他指出:「在科幻書籍中,似乎總是看起來很容易製作機械人,只需添加金屬武器手腳和紅外線眼睛便成。早在六十年代的影片亦出現了外骨骼(Fortis Exoskeleton),我聽說過這樣的新設備,所以我要飛到格魯吉亞的Guardian Center見證。」
所謂外骨骼,猶如電子遊戲中的「鋼筋鐵骨」,就像穿上機甲一樣實現各種神奇動作。美國製造商Lockheed Martin曾為美國特種部隊之一的海豹突擊隊打造Fortis Exoskeleton。Paul Giamatti去到格魯吉亞一個訓練基地,遇上穿着這件外骨骼的女士Trish Aelker。
他解說:「眼前的Fortis是一種鋁和碳纖維框架外骨骼,具有2個機械臂,旨在為工具提供零重力,無重量感覺。它非常輕巧,亦很容易穿上,身體尺寸可以調整。」工作人員更示範大石從高處擲下壓着汽車後,如何使用外骨骼撬開車門和處理現場環境。
「我聽說巴西聖保羅有一些不同的外骨骼,不僅與身體接觸,而且與用戶的大腦接觸。」Paul Giamatti於是前往巴西,與神經科學家Miguel Nicolelis會面,Miguel Nicolelis曾打造大腦控制的外骨骼裝置,協助一位半身癱瘓者於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開球。他9歲時從電視畫面看見岩士唐登上月球,受到啟發。「那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成為一名科學家。」他希望以科學改變人類生活,在節目中他亦分享了10年前以一隻名為Aurora的明星猴進行的實驗,如何啟發他對協助四肢癱瘓者的影響。Paul Giamatti又與因意外而導致雙腳癱瘓的足球員Eric Vladcovik會面,了解人功智能如何助他再次站起來。
在第三集之中,主要探索科技為人類帶來的康復作用,另有案例研究科技如何讓受折磨的精神創傷者得到解脫,幫助癲癇症人士脫離痛苦。
值得反思的是,儘管科技進步,為生活帶來便利,科學家們不想將人類變成機器。畢竟人的感情、直覺和創造力,無法取代,若只留下軀殼,人的存在價值又是什麼?
《科研新世紀》
播映日期: 6月14日起(逢星期三)
播映時間:晚上9時35分
播映頻道:明珠台
撰文:林艷虹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澳門地道話劇諷刺味濃 |
上一篇: | 目不暇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