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4月29日

伍懷璞 易經三才

「天人相應」睡眠養生說

俗話說:「春困夏乏秋打盹」。隨着近日天氣逐漸升溫,加上南方氣候潮濕悶熱的特點,許多人會常感困倦、疲乏、頭昏欲睡,或無心工作,特別是午間時分。筆者認為如有上述情況者,很多時後天的人為因素,是現代人不順應天地陰陽的變化,如不早睡早起,夜裏「寧看手機,不願早睡」所致。今夏,本港預計更濕更熱,特要遵循「天人相應」的睡眠養生法。

人生於天地之間,其一切生命活動均與大自然息息相關。故此古人認為,「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也」,這也即是中醫一直強調的「天人相應」理論。

「天人相應」是在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易經》哲學背景之下發展演化形成的,且吸收了「天人和諧」的思想。古人認為,人與天地自然是一個整體,自然界的任何變化都會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即天有所變,人有所應。《黃帝內經》載:「生之本,本於陰陽」,即指人生命的根本,在於人之「小陰陽」與天地之「大陰陽」的相互通應,所以根據天地日月與人體陰陽變化的規律,安排合理的睡眠,才能更好地養蓄精神,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強身益壽的目的,主有四重點,如下:

古籍論睡眠

一、「慎起居」益健康

《黃帝內經》開卷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指:「食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可見,人的壽命長短與能否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有着密切的關係。

俗話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是起居作息中很重要的部分。人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與人體健康關係密切,中醫養生特別強調睡眠的重要性,故有「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素」、「日求三餐、夜求一宿」、「能睡者,能食,能長生」等說話。其實,睡眠除能消除疲勞和調節人體各種機能活動外,還能使人的精、氣、神「三寶」得以存蓄和補充,同時令氣血內灑陳於五臟六腑、外濡養於四肢百骸。合理的安排睡眠,對健康長壽非常重要。

二、「順陰矛」調睡眠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非常強調生活起居要順應四時陰陽的消長運動,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載:「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以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等理論,都是要求通過安排起居、調養精神,使人體的「小陰陽」之氣與自然界的「大陰陽」之氣的升降規律保持同步,因為「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辟邪不至,長生久視」,人的起居作息,只有順應四時的陰陽消長變化,才利於「長生久視」。

此外,由於天體日月的運轉,自然界處於陰陽消長變化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晝夜交替的出現。晝屬陽,夜屬陰。「天人相應」學指,人體陰陽之氣也隨晝夜而消長變化,於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寤屬陽,為陽氣所主;寐屬陰,為陰氣所主。故《靈樞.口問》稱:夜半「陽氣盡而陰氣盛,則目瞑」;白晝「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

人類活動要順應自然的變化,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能避免外邪侵襲,才能健康長壽。

午睡不宜長

三、「子午睡」甚養生

良好的睡眠習慣,應符合天地陰陽之道。「子午覺」是古人睡眠養生法之一,即每日於子時、午時入睡,以達到頤養天年的目的。中醫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極不平衡,必欲靜臥,以候氣復。現代研究也發現,夜間0點至4點,機體各器官功率降至最低;中午12點至下午1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因此,「子午睡」符合養生之道。

一天的陰陽變化,與一年四季陰陽變化的情況類似。中午相當於夏季,午時相當於夏至日,陽最盛陰最少,故「午時一陰生」;半夜相當於冬季,子時相當於冬至日,陰最盛陽最少,故「子時一陽生」。因此,「子午時」是一天中的養生關鍵,如下:

甲、「午時一陰生」:午睡有利於「陰」的生長,對於「陰虛陽亢」體質的人,午睡更有益於健康。但一般來說,午睡不宜過長,醒來即起。因午時仍以「陽」為主導,此時人也應以活動為主。筆者建議,中國南方地區民眾應多午睡,因南方氣候炎熱、屬火,火抑制「陰」,相比之下其午時「初生之陰」就比北方的脆弱多了,所以南方人養成午睡習慣,對養護「初生之陰」益處更大。即使沒有午睡條件,也應適當休息,更要避免午時,在太陽底下過分辛勞或運動。

乙、「子時一陽生」:子時若不睡覺,仍處於清醒狀態,則有損人體陽氣,不僅「初生之陽」不生,還會損失原有的陽氣和陰氣。長此以往,陽損及陰,陰陽失調,就會產生諸多疾病或奇難雜症。故子時前應就寢入睡,秋冬更應早些入睡,病弱、「陽虛」者尤應注意。

四、「老少寐」乃大患

足夠的睡眠是健康長壽的保證,人體只有睡眠充足才有足夠的造血時間。不過睡眠時間多長才最適宜,卻並沒有絕對可信的規定。筆者認為,每人每日的生理睡眠時間,應根據不同的年齡、性別、體質、性格、環境因素等而變化。

普遍認為,老年人每日只需睡6至7小時即可,但筆者以「天人相應」學認為,這說法並不完全正確。睡眠時間與年齡的關係密切,這是由人生長發育的規律決定的。現代研究認為,年齡愈小,睡眠時間愈長,次數也愈多。老年人由於氣血陰陽俱虧,常有「晝不精,夜不瞑」少寐的現象,但並不等於生理睡眠需要減少,相反,由於老人睡眠深度變淺,品質不佳,反而更應增加必要的休息,尤以午睡為重要。古代養生書《老老恒言》強調「少寐乃老年人之大患」,這是符合養生道理的。筆者建議,60至70歲老人每日基本需睡8小時;70至90歲老人應睡約9小時;90歲以上老人每日睡10小時左右。而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病患者,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此外,女性比男性平均睡眠時間還可長些。

作者為中醫學博士

研究助理:曾穎雯中醫學博士

撰文 : 伍懷璞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