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3月16日

岑逸飛 生命通識

數學美學

將數學和美學連繫,似是風馬牛不相及。數學講求嚴謹的邏輯,而美學似是感性的東西。什麼是「美」?言人人殊。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與弟子進行哲學討論,每人對「美」的看法不一,到最後蘇格拉底下了結論:「美,是很難定義的。」

對「美」的爭論可以無休無止,但「數」的重要性,相信並無異議。二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經》已表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通過數字概念來說明宇宙萬物的衍生過程。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思想家菲洛勞斯(Philolaus)更聲稱:「龐大萬能和完美是數字的力量所在,它是人類生活的開始和主宰者,是一切事物的參與者,沒有數字,一切都混亂和黑暗。」

由於「數」是無處不在,所以把數學與美學相提並論決非天方夜譚。一個典型例子是文藝復興人達芬奇,他是藝術奇才,同時也是精通數學的科學家。達芬奇說:「人類的任何研究,如果不走數學闡述的道路,就不能被稱做科學。」另一方面,達芬奇的雕塑和繪畫,顯示他曾研究黃金矩形、比例和投影幾何;他的建築設計也說明了他有幾何構造和對稱方面的知識。

數學與美學,前者研究客觀存在,後者牽涉主觀情感。但由於數學思維展示對自然規律的一些洞悉,又假若這些洞悉引起人們主觀情感的某種愉悅,則數學之美就翩然而至了。這種美也許與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不同,不會湧現澎湃的情感,而是和諧寧謐的理性美。

已故英國哲學家羅素的代表作是《數理邏輯》,他對數學的理性美便有很好的闡釋。他說:「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之美,正像雕像的美,是一種冷而嚴肅的美,這種美不是投合我們天性微弱的方面,這種美沒有繪畫或音樂的那些華麗裝飾,它可以純淨到崇高的地步,能夠達到只有最偉大的藝術才能顯示的那種嚴格完美的境地。」

當然,羅素的說法不足以概括所有數學美學的全部,他指的不外是數學上的邏輯之美。研究數學美學的學者,所提出的數學美,還包括數學裏的解法之美、結論之美、體驗之美、樸素之美和繪圖之美。

至於藝術之中有美學,繪畫大師徐悲鴻有句名言:「藝術家與數學家同樣有求實的精神。研究科學,以數學為基礎;研究美術,以素描為基礎。」素描是以透視學,即數學,為基礎。而透視法則,文藝復興人阿爾伯蒂(Alberti)的金句:「遠小近大,遠淡近濃,遠低近高,遠慢近快。」可說是把數學活用於藝術之中。

要進一步指出的是,與其說數學本身是科學,不如說是藝術。從另一角度看,數學和美學,可互為補足。因為數學的研究對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維的自由想像和創造,因而存有重要的美學元素。一方面,數學講求嚴密的邏輯思路;另一方面,數學上任何新概念的提出、新理論的創立,一樣要借重直覺和想像等美學性的非邏輯思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