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2月4日

天峯醫生 醫者之言

未來醫生

上文提過,我們仍然有一群有心有力的醫護人員,為我們的醫療需要而服務。只是,隨着人口老化、科技進步,大眾對醫療的需求,無疑只會繼續增加,甚至增加的速度只會愈來愈快。醫療人手緊絀,似乎將會是一個長遠問題。

如果將來的醫生數目因需求而不斷膨脹,但仍然是供不應求的話,又或者在某些經濟環境下,社會不可能容納所有畢業的醫生,也許大眾會問:究竟未來的醫生可不可以被機械取代?

筆者最近看過一套電影叫《宇宙潛航者》,描述到一部未來的太空飛船,裏面有一個醫療箱,病人躺在裏面,醫療箱會自動為病人作全身掃描檢查,迅間便能報告病人身體哪些部位不正常,然後提供治療方案選擇,成功率、併發症機會、一切風險和效果都一一詳列,甚至有機械手臂可以完全自動化地替病人做手術、急救。類似的器具也曾經在《異形》和其他科幻電影出現過。

機械臂做手術

另一種「醫生」,可以在《星球大戰》系列見到,是一個人形機械人,有一對大眼睛和手臂,手臂能夠變成不同的儀器,同樣可以替病人檢查、做手術等。不過,就電影所見,似乎醫療機械人比較擅長治理創傷和燙傷。

當然,這些情節都是小說作家幻想出來,但又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發生。事實上, 現實中已經有機械人手術,較常用於泌尿科手術和一些婦科手術等。手術由機械手術臂在病人身上進行,而不是由人手直接做,只不過,手術臂還是要靠醫生在手術台外的控制站控制,手術台上有攝影機,將病人手術範圍內的情況傳送到控制站熒幕,醫生則好像看顯微鏡般看着熒幕去控制手術臂,好處是大大減低以往比較深入體內的手術風險和創傷。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機械導向的脊椎放置螺絲釘系統,以手術導航系統技術(靠掃描資料數據,經電腦分析,好像GPS系統一樣,令醫生更能夠掌握精確的手術位置、方向和情況,不但增加手術安全性,也促進微創的可能),機械手臂會自動調校好螺絲釘的放置位置和方向,確保螺絲釘能抓緊椎骨最結實的地方,以及減低因「走位」而傷及神經線的機會,但仍需醫生親手放進螺絲釘。

然而,以現代電腦辨識的能力,加上日趨成熟的手術導航系統技術,要由電腦完全控制做手術,其實指日可待。而其中,筆者覺得內視鏡手術和內血管手術是絕對有空間發展成全電腦控制手術,其精確性和穩定性,遲早必定勝過人手作業。

看來,外科手術也許會像其他手工藝行業一樣,有慢慢被電腦機械方法取代的可能。

那麼,看病開藥又能否被電腦取而代之?答案是:為什麼不可?

古代醫學和巫術分不開,因為當時人類覺得病是由於有惡魔附身,又或因犯罪而遭天譴的結果,直至大約公元前四世紀, 中國有扁鵲,希臘有希波克拉底,開始主張疾病乃自然現象,是由於身體內的不平衡而引起,不應與鬼神之說相提並論,無獨有偶,在這個時期,東西方的觀點都有點類似。然而,在此以後,西方在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着重解剖學習,及後更發展出生理學、生化學等較「理性」和科學化的醫學概念,以客觀方法了解疾病;相反,中國醫學發展就較少有解剖學等的科學式研究。

情感無法取代

隨着理性科學的發展,西方醫學更能掌握疾病成因(病理學)的理論基礎,加上顯微鏡、X光等發明,發展出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同位素掃描等的顯影檢查,再加上各種化驗方法的改良再改良,形成現代醫學非常依靠影像和實驗室檢查來斷症的現象。客觀的診斷方法,其實不難由電腦代勞,有了客觀的診斷方法,電腦要決定用什麼治療方案、用什麼藥當然也絕不困難,尤其電腦的分析數據速度和資料存取(記憶)能力,絕對能夠在人類之上。

反觀中醫,望、聞、問、切,正正因為不夠「科學」,似乎較難由電腦替代。讀者請不要誤會,筆者並非說將來西醫會被淘汰,中醫卻不會。筆者想要提出的是,望、 聞、問、切其實是一種人與人的溝通方式。我們病的時候,如果能夠有個親切的眼神望一望不適的部位,有個關心的耳朵聽一聽心中的鬱結,有真人的聲音問一問安好,有一隻溫暖的手摸一摸額頭,可能已經遠遠較冷冰冰的分析報告和自動跌出來的2顆藥丸有效得多。先臨床問症檢查,後影像掃描化驗,查實才是傳統西方醫學的標準。

現代人喜歡電子溝通模式,反而不太習慣面對面的互動,間接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科技令溝通方便了,卻又令溝通變得少了一份情感,就好像打印出來的文字一樣,其美術效果再好,始終不能表達出書法中的「人性」。

未來醫生是什麼樣子,其實,仍然是由「人」去決定。

撰文 : 天峯醫生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