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9月8日

林艷虹 訪談錄

能文能武楊明霞
治療病人身體與心靈

中醫養生講求由內而外調理,從心出發,掌握健康生活習慣的積極心態。

面上經常掛着甜美笑容的中醫師楊明霞,皮膚白皙細緻,眨着長長睫毛,看起來精神奕奕,活力充沛。她是香港首批具備中醫及西醫專業知識的註冊中醫師,執業逾10年,鑽研各種漢方美容法,曾出版多本教人美容及養生的保健書籍,推廣中醫常識不遺餘力。

近年她積極參與社區義診,行醫之餘治療病人心靈,她認為八成的病由情緒壓力引致,只要放下執念,打開懷抱,自然能健康快樂地生活。外表斯文的她也鍾情太極及中國舞,曾於國際武術比賽獲獎,堪稱「文武雙全」。

楊明霞的爺爺是一個中醫師,在她印象中就像日本卡通《櫻桃小丸子》內的爺爺,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但彼此相處時間不多。真正讓她接觸中醫是6歲一次患病,久咳不止,吃了3個月西藥仍未治癒,於是家人帶她看中醫。

「以前中醫館充滿街坊味道,都在一些舊街舖看病。記得那個中醫伯伯開了羅漢果和菊花給我,喝了一口,一點也不苦,還覺得好飲,從此對中藥改觀了,兩三日後,幾個月的咳治癒了。」她回憶說。

自此她對中醫十分好奇,於是開始花時間鑽研,加上媽媽因月經失調以致血崩,她自小便立志當醫生,希望將來有能力照顧家人。對歷史着迷的她,讀書時已喜愛探索中西歷史文化、文明古國興衰,為她日後念中醫古籍打下基礎。

出身草根家庭,成長經歷讓楊明霞比較早熟。「父母是福建人,他們來港8年才誕下我。當時未有公屋,父母都是努力賺錢,才有能力在舊區買下一個細單位,屋內分幾間房,我和哥哥、父母在同一間房睡碌架床,其他兩間房出租。父母都沒受過高等教育,但他們很吃得苦,那種雜草精神在哪兒都能生存,深深影響了我。」

狂背中西醫學名詞

楊爸爸楊媽媽對子女的教育採開放態度,認為他們能開心成長便足夠。「所以我小時候算是幾健康、開心的人,父母給我們很大自由度。人最重要3件事:食得、瞓得、屙得。在我的發育期更是胃口大好,什麼都吃,不知道什麼是失眠。」

當然,她是個生性的孩子,看見父母辛苦養育他們,加倍努力讀書。「家人認為讀書成績過得去、做中堅分子便可,不過我和哥哥都是自我要求高的人。」她很着緊學業,一路名列前茅,最終順利考入大學。

當年正值董建華重點推廣中藥港,香港浸會大會開設本地首個中醫學課程,楊明霞成為浸大中醫藥學院首屆學生。「雖然並非熱門科目,但那屆有31名學生,讀5年制,師資非常好,政府更投放過百萬資源支持,身邊很多同學都是高考取3A成績,非常優秀,亦有在職人士。」

雖是中醫課程,她指同樣需要修讀西醫專業知識,而且讀書壓力不少。「上課第一個星期要熟記人體全副骨頭的所有細節、裂紋和位置的中英文名。第二個星期就記全身肌肉中英文名及收縮情況,這只是家常菜。大學二年級每星期更有兩三個考試、測驗,還有功課,足見中醫課程之深與老師要求之高。」

自行針灸一針見效

由於要消化未曾接觸過的知識,加上密集式訓練,令她壓力很大,更因太辛苦而滿面暗瘡。「那段日子簡直不敢照鏡,明明小時候吃10包爆谷才長兩三粒暗瘡,但大學的暗瘡卻纏繞了很長時間。」

她笑說那個時候自己只是學生,醫術不精,於是請教老師及尋求中、西醫意見, 希望治好暗瘡,想不到因此啟發了她鑽研中醫美容及皮膚學,同時深深明白到一個人的心情,很容易影響到身體和皮膚狀況。她想起一首詩《莫生氣》:「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

「這首詩令人深思,原來緊張壓力大導致皮膚差,而皮膚差又引致緊張壓力,都是惡性循環,一切源自心情,即使戒口也沒用。如果人能夠看淡一些、放開一些,情緒引致的皮膚問題都會解決。」當她明瞭此道理,日漸放鬆身心,配合簡單食療如薏米粥,結束了兩年長滿暗瘡的黑暗日子。

另一方面,為了探究中醫學問,她早已拿自己做實驗。「學針灸時,試過將自己身上每一個穴位都針一遍,每樣食療都有親身試。又譬如羊腸線埋線,都是自己幫自己做,才會知道怎樣下針病人不會痛,自己親身針過,才有深刻的體悟。」

她笑說為自己扎針治病,鍛煉出「一針見效」的針灸功力。「你知道人體最痛的穴位在哪嗎?其實是人中穴和腳板底涌泉穴,一針即痛到標眼淚。因為是急救穴,在特別情況如中風,刺人中穴有強烈刺激。」

她每星期為自己做臉部針灸,保持皮膚光澤。至於西方醫學美容,她說從未試過,並深信透過中醫由內而外的調理,提升自身免疫力和自然方法,能改善皮膚和體質。

初入行月薪8000元

愈來愈多人接受中醫,不像10年前她剛畢業時機會不多。「那時工作選擇不多,31個學生,只有東華三院得5個位,大學診所和私人診所也有少量招聘,很慶幸自己很快找到工作,當時薪水得8000元,而且是中醫學院和診所爭取,否則只得6000。沒記錯的話,現時畢業生穩定些, 有高達20000元。」

工作得來不易,她很珍惜,不怕辛苦。「雖然職銜是中醫師,但初出茅廬,洗器具、拔罐都是親力親為,自己年資淺,姑娘多是六十多歲,不敢叫她們幫手。而且我負責很多研究,每個研究有二三百人參與,需要逐個致電給他們,了解他們的吃藥及大便情況、睡眠質素及胃口怎樣等,不知何來的儍勁,當時只知盡心做事。」

她認為一個好的中醫師,醫術固然重要,但醫德永遠凌駕於醫術之上。楊明霞現職瑤池漢方醫療中心總裁及駐館醫師,原來「瑤池」是一位中國古代女神,她憑藉淵博的醫學知識和精湛醫術,救助很多百姓脫離疾病的煎熬。

深受其仁慈之心啟發,楊明霞近年積極參與義診。而與社會最基層人士接觸,她特別體會到「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在東華三院老人院義診中心幫手,很多病人都是長者,最深感受是他們的子女長大了,知道孩子工作辛苦,他們很獨立,有事不想麻煩子女,例如網上預約診症,他們會主動請教別人,學習使用互聯網。而且很多老人家努力做運動,不想增添家人負擔。」

她遇上問題家庭時,會細心當聆聽者。「我不喜歡流水作業,與每個病人見面必和對方傾談,仔細了解對方情況和他的性格才能有效治病。有些長者感覺身體不適,細問之下原來是家庭問題,例如一位老人很愛錫子女,但不懂得與子女溝通,一開口便問兒子今次份工幾多錢?」

她認為:「八成以上的疾病與情緒有關,老人家失眠、關節痛、大便不順多是負面情緒所致,家庭問題絕對影響心情,我建議他別問尖銳問題,簡單問『今天工作辛不辛苦?想飲咩湯?』已能緩和關係,很高興他接受意見,覆診時心情改善。」

又有位70歲婆婆,她印象深刻。「有次義診時收到她親自創作的畫,畫工細緻。原來她喜歡畫畫,還以自己技能與興趣教導有認知障礙的長者填顏色,這種活到老學到老、推己及人的精神,很值得學習。」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