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5日
香港中樂團第47樂季開幕音樂會,演出大型製作《月滿長生殿》;疫後復常,滙聚了本港與台北、上海和江蘇的藝術團隊,協同發揮達致超越,成就了傳世傑作,感動滿場觀眾。
我國音樂歷史悠長,而組成大型樂團向公眾演奏,則是當代借鑑外來文化的新發展。香港中樂團立足本地獨特條件,海納百川,培育了高素質團隊,獲公認為能代表中樂(或稱民樂、國樂)的頂峰境界。我們稱中樂團為「香港文化大使」。
樂團演奏既臻卓越,前路怎樣走下去,如何繼承傳統又創新發展、吸引更多本地和海內外聽眾,一直探索嘗試,吸取新技術新方式新手段,試過不同的跨界交響。樂團數年前到內地與崑曲藝術家合作,在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成功;在這基礎上再創出今次標誌性的新作。
《月滿長生殿》由上海作曲家金復載據舊譜改編,連貫樂章展現變化激盪,由景入情,抒發百感交雜。
著名崑劇藝術家張軍等演員,擔綱飾演唐明皇、楊貴妃、李龜年、高力士等角色。台北的李小平執導、施如芳編劇,構思穿越時空,通過音樂探究男女感情。主角張軍時以自己身份與樂團指揮閻惠昌談論音樂,時而入戲剖析唐明皇心境,古今對話,引人入勝。
我國歷史上,唐代前期成就輝煌,到玄宗(唐明皇)開始中落,史籍記載甚詳。白居易作文學描寫,留下不朽的《長恨歌》,膾炙人口。到清代洪昇譜出《長生殿》樂曲,廣泛流傳,各地戲曲搬演不輟。香港中樂團選定與「百戲之師」的崑劇合作,吸納多首傳統曲牌,推陳出新,大型音樂會成就理想。人們更由此看到傳統民族音樂與戲曲的光明前景。
當音樂會揭開序幕,閻惠昌在台上問︰「從這兒望去,是月宮遠,還是唐宮遠呢……」觀眾理解,前者是空間距離,已曾有蘇軾自信可乘風歸去,不在乎多遠,寄語「千里共嬋娟」;後者則是時間分隔,也有李白吟詠的︰「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不必計較時間差異。
由唐而今,長安香港,「一曲《霓裳》播千載」。歷史學家說該舞曲是初唐由西域傳入,洪昇作劇則謂此曲原秘藏於月宮,楊貴妃夢中聽到,醒來憑記憶譜入管弦,玄宗令梨園子弟學奏。安祿山叛亂,「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王室倉皇逃難,以至「宛轉蛾眉馬前死」。
白居易大段寫了唐明皇在楊貴妃死後的哀傷思念。生死分隔,人間天上,幻覺盟誓約會︰「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七夕固非月滿時候,但已成仙的娘娘另有傳話,謂將於中秋奏演《霓裳羽衣》;那是在月宮而非唐宮。
詩篇裏的愛戀名句,傳誦逾千年,後人有認為傾訴永恒愛情。白居易寫的卻是「長恨歌」。張軍演的唐明皇角色,自悔負了楊貴妃,「傷盡了千秋萬古情!」
長恨非止於此。唐朝由開元盛世至天寶中衰,轉折發生於玄宗年間。玄宗得楊玉環即從此不早朝,還有如重用楊國忠等親屬,其昏庸行徑,加劇政治軍事矛盾。
史家指出,唐初經濟民生,未及前朝,太宗君臣上下共同望治,不敢驕縱。到玄宗時,社會富庶已與隋代相似,而天寶之亂亦如隋煬時期。洪昇作戲曲,稱為警示「樂極哀來,垂戒來世」。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貴物鬥窮人 |
上一篇: | 發揮超級聯繫人優勢 發掘中東與東盟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