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8日
香港舉辦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論壇內外,多人都談到香港面對重大機遇。由於習慣的海外市場一部分受到政治干擾和限制,本地商界有詢問出路何在。現在圖景漸見清晰,出路就在前方。
以色列人突破制裁
創業者先前趁改革開放,在中國內地賺得第一桶金,風生水起,多就回來投資於地產,財富由下代承接。
也有堅守企業家精神,開拓進取,眼見內地成本上升,把廠房開到孟加拉、墨西哥,以至海外其他地方。這些年來,從本地走出去持續開拓的,不少是新來港人士。
歷來經營遍布全球的,一是華人,二是猶太人。猶太人上世紀在中東建國,一直注重講好本身故事,以色列外派人員會給新交的朋友贈書,其中一本題目是《初創國家》,語帶雙關,既表示新立國,也說明擁有眾多科技創新企業。
書裏講以色列人很想外遊,援引一本旅遊雜誌說,比較全世界各國旅客,應是以色列人最有四出遊歷的勁頭︰去得遠、留得久、看得深。分析起來,他們熱中外訪的原因,是出於所處環境及受外交孤立的心理反應。
以色列人曾經長時間不能出訪到周圍鄰國。阿拉伯力量早就號召抵制猶太企業,20多個國家參加聯合制裁,一度擴及任何與以色列有交往的第三方公司,執行嚴格。
以色列人在此環境下力爭外遊,千方百計把生意做到遙遠角落。
如今以色列商務遍全球。一個例子是發明點滴灌溉的耐特菲姆公司,技術原在乾旱的集體農場採用,後來外銷,「其真正優勢,在於毫無保留地去到最偏遠地方,即使西方一般商家會卻步」,現在其銷售遍五大洲百多個國家,在亞洲由印度到印尼、由中國大陸到台灣。政府官員往往隨這家公司的營業代表去拓展關係。
「由於以色列商家不得不出口到遙遠市場,慣於避開運費高昂的大件和容易辨識的貨品,傾向於製造細小、不顯眼的零部件和軟件。世界轉向知識創新經濟,以色列便處於特別有利地位,持續至今。」
以色列的科技實力獲得公認,源於綜合的特殊因素,非其他地方可以複製。但也有經驗值得參考,例如其在圍堵中實現跨越。「難以估計歷年封鎖、抵制造成的損失;同樣也難以衡量民眾在困境中所養成素質的價值。」
書裏講到以色列商家會主動對外宣傳,努力推銷自己國家。例如一個叫莊.麥特維的企業家,早年受過政治動員訓練,起初在國內從事政治宣講,後來有軍工企業高管對他說,那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現在不需要說教,需要企業家。
四出做生意宣傳國家
麥特維轉向經營,由製造業而至創投公司,愈做愈大,投入60家企業,部分被收購上市。做生意的同時,他大量時間用於為國家宣傳,每次外訪都帶同電腦和投影機,介紹以色列科技成就和獲得利潤。他列舉種種常用產品內含以色列元件,提醒聽眾到以色列設點經營的好處。
據計算,麥特維在連續15年裏,到過全球40多個國家發表演說,平均每年講50場。有記者自稱在各國參加過多場高科技會議,講者多數都是推介自己的公司,惟麥特維等以色列人則總是推介本國。
《初創國家》2009年出版,當時以色列人口710萬,與香港大抵相若。當然其他實情都不可比。順境、逆境,安樂、拚搏,就是兩回事。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孤注一擲》的東南亞高地 |
上一篇: | 民建聯黨團易帥 何俊賢獲薦呼聲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