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12日

屠海鳴 維港鐘鳴

李強印尼印度之行的大國總理風采

過去一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展開了密集的外交活動。9月5日至8日,李強總理赴印尼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並對印尼進行正式訪問;9月9日至10日,李強總理赴印度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八次峰會。

在印尼期間,李強總理出席了第26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26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18屆東亞峰會,會見了柬埔寨首相洪瑪奈、澳洲總理阿爾巴內塞、南韓總統尹錫悅、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以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等,並試乘雅萬高鐵,考察了卡拉旺站站台的建設情況。

在印度期間,李強總理出席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八次峰會第三階段會議並發言,會見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英國首相辛偉誠。

李強總理的印尼、印度之行,多次闡述習近平主席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闡明中國倡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堅定立場,呼籲各國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和平共處,攜手應對全球挑戰,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李強總理在外交場合揮灑自如,表現出堅定自信、包容大氣、睿智機敏、務實坦誠的風格,彰顯了大國總理的風采,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香港各界對李強總理的印尼、印度之行十分關注,從李強總理的外交風采,再次領悟感受到「中國立場」、「中國方案」、「中國擔當」的感召力。

用全球視野歷史眼光縱論合作融合

十年前,習近平主席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以長遠的歷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懷,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世界發展進步指引前進的方向。

在此次東亞峰會上,李強總理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遵循,縱論「合作與融合」。他指出:「當今世界日益紛繁複雜,更好地觀察世界、認識世界,既要有全球視野,又要有歷史眼光,這樣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規律看趨勢。」他強調:「面對當前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東亞有一百個理由堅守合作與融合,而沒有一個理由走向分裂和對抗。」

如何堅守「合作與融合」?李強總理提出中方的三點建議:一是更好發揮促進發展作用,激發區域增長活力;二是更好發揮戰略對話作用,增進各方相知互信;三是更好發揮東盟主導作用,共促包容互利合作。

誠如李強總理所言,「合作與融合」是東亞面臨的重大課題,中方的「三點建議」極具針對性和實操性。第一點建議圍繞「促進發展」,聚焦東亞各國共同願望,找到了共同發展的「共振點」;第二點建議涉及「相知互信」,主張戰略對話,這是排除域外國家干擾的關鍵所在,找到了求同存異的「切入點」;第三點建議提出「主導作用」,主張東盟在區域合作中扮演「主角」,體現了對東盟合作機制的認同和信賴,找到了區域合作的「契合點」。

近年來,東亞原本平靜的局勢,因域外國家的介入而變得複雜。最近,美國、日本、南韓在黃海海域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矛頭直指中國。李強總理「三點建議」,既指出了東亞各國的共同奮鬥目標,又指出了彼此增加互信的方法,還指出了東盟的「主導作用」,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看待和處理問題的視野、胸襟和能力。

「合作與融合」是真正讓東亞各國受益的正確出路。李強總理在印尼期間考察的雅萬高鐵就是例證。雅萬高鐵是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全長142公里,設計最高時速350公里,建成後使雅加達到萬隆的乘車時間從3.5小時縮短為40分鐘,極大地方便了當地人出行,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的作用巨大,今後將逐步顯現。同雅萬高鐵一樣,李強總理的坦誠、友善、真誠,給印尼民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時代責任定位「三個夥伴」

此次在印度舉辦的G20峰會備受關注。在這次峰會上,李強總理指出:「在人類共同生活的『地球村』裏,不論是大國小國,不論身處何方,我們在謀求自身利益的同時,都應當以全局的視野,多作一些對人類前途命運的思考。」

他說:「我們呼籲,各國應當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和平共處,攜手應對全球挑戰,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特別是在世界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的當下,二十國集團成員更應當堅守團結合作的初心,為了人類的共同未來和福祉,扛起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責任。」

如何扛起時代責任?李強總理呼籲G20國家應做「三個夥伴」:做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的夥伴,做推動全球開放合作的夥伴,做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夥伴。

G20國家人口佔全球的三分之二,國土面積佔全球的約60%,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的85%,貿易額佔全球的80%,是全球發展的「領頭羊」和「頂樑柱」。世界會怎麼樣?人類向何處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 G20國家的抉擇。

但令人遺憾的是,G20國家之間紛爭不斷。有些國家將一己之私利凌駕於人類共同利益之上。比如,日本不顧周邊國家的反對,強行將核污染水排海。有的國家「拉小圈子」,搞「陣營對抗」,以冷戰思維處理國際事務,以先發優勢壓制、圍堵發展中國家,體現出狹隘和自私的本性。有的國家處理國際糾紛動輒大打出手,不講規則,不計後果,不留餘地,令世界動盪不安。

習近平主席曾多次講到「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其核心要義是:要有大國視野、大國胸懷、大國擔當。李強總理提出「三個夥伴」的定位,是對「大國擔當」的細化,既體現出「中國擔當」,也希望G20國家都有這樣的擔當。

李強總理在國際外交舞台上,不卑不亢,不屈不撓。9月6日下午,李強總理應約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簡短交談,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一針見血闡明中方立場。在東亞峰會上,他直言:「海洋是人類生命的搖籃,海洋污染影響深遠,我們要以對歷史、對人類負責的態度,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守護地球的『藍色心臟』。」這樣的表述,同樣表明大國要「扛起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責任」。

以「最大公約數」闡述南海穩定

南海局勢是地區熱點。東亞峰會滙聚了南海的主要當事國,是闡述中國立場的最合適國際舞台。

李強總理在東亞峰會的演講中指出:「南海保持和平穩定是各方共同期盼,最符合地區國家共同利益……希望域外國家充分尊重地區國家為商談南海規則、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作出的努力,為此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李強總理首先從各國都希望南海和平穩定這個「最大公約數」談起,抓住了問題的根本。眾所周知,南海的島嶼島礁眾多,涉及的國家多,由於歷史的原因 ,主權爭議大,非常複雜。比如,有的地方一個島礁,就有好幾個國家聲稱「擁有主權」。解決主權爭端,決不能訴諸武力,否則該區域就要亂成一鍋粥,損人而不利己。唯一的出路是: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協商談判和平解決爭議。

事實上,《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20多年來,中國和東盟國家一直是這麼做的,但由於美國的介入,近年來,南海變得不平靜。比如,菲律賓新政府一改上屆政府對華友好的態度,最近又在我國領土黃岩島挑事,背後的主謀正是美國。

山水相鄰,文化相近,血脈相連,中國與東盟是拆不散、離不開的好鄰居、好兄弟、好夥伴。「攪局者」如此「熱心」,是為了自身利益。「當局者」如果迷迷瞪瞪,則會誤入歧途。李強總理在東亞、東盟的外交舞台上重申中國的原則立場,對於當下相關國家處理南海爭議具有警醒作用。

在印尼、在印度,李強總理的「外交旋風」,為中國的「大國外交」再次加分,令香港同胞感到自豪、自信的同時,堅定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信心。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